第132章 131章:撕裂的口子(1 / 2)

加入书签

“算来算去,也就只能住在老三家了。”

    “二哥,住我们家就住我们家,你侍候咱娘那么长时,总该换换,就交给我们吧,是吧,美兰?”

    高美兰继续织毛衣,丢出句,“你们男人商量就好,我们女人都没意见。”

    余得水给妻子一个感谢的眼神。

    小家里咋说都没关系,在大家面前,妻子愿意给自己面子,就足矣。

    “是啊,二伯,就放到我们家,我也会和小竹子帮着照顾奶奶。”

    余秋原补充句。

    “好孩子。”

    余得木欣慰点头,“能听到你们这么说,尤其是原原也这么懂事,我就很高兴。

    都说家和万事兴嘛,我们这一门本来人就少,在这个王家村立足很不容易。

    我长期在外面做生意,家里的事也无法处处操心,有时候也很操心你们。”

    余得木说的很真诚,事实是他也一直在这样做。

    他蛮有钱,也愿意支援兄弟们,以前尝试过给兄弟一些帮助。

    可余家的兄弟们,是一个比一个好面子。

    从余得金到余得土,都觉得靠着别人资助过日子,过出来也没意思。

    到时候回顾往事,好像都是别人给担了风险。

    就比如说余得金,其实还是挺紧张,但拒绝余得木资助的事,余秋堂就见过四五次。

    有一次为了将钱塞回去,两兄弟还差点吵架。

    脾气暴躁的余得金当时吼着,“你以为你长大了,我就不会抽你了老二,你再给我塞回来试试……”

    余得木也没办法。

    只能隔段时,让余秋山买点东西给家里各家送点,逢年过节送点肉什么的。

    这样其他三家也没啥,但余秋江自从父母去世后,哪怕他当时还是半大孩子,却再也没有收过一次东西。

    骨气大的要死。

    余秋堂觉得自己性格受家族影响就很大。

    他就不喜欢占别人便宜,和朋友们相处,也都是不希望大家吃亏,有时候宁愿自己稍微亏点。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无情。

    他明明希望米雅丽和孩子们都过得开开心心,但米雅丽却提前离他而去。

    “那关于咱妈就放在老三家,其他人有没啥意见,大哥?”

    “我没啥意见,先在老三家住一段时间,等我那里腾出位置,娘想过去再过去。”

    说话间,他自然扫了眼儿子。

    看到余秋堂面色平静,眼神交汇后,收回目光。

    “是啊是啊,得木,嫂子和伱大哥想的一样,这事你来主持就行,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配合,绝对不拖大家后腿。”

    余得金不满地瞥了陈美娣一眼。

    说的什么屁话。

    我这个当大哥的,本来就不会落后,啥叫拖后腿,哪有说大哥拖弟弟后腿的。

    不会说话,也不知嘴闭上。

    陈美娣不明白男人又咋了,想想自己也是为了帮他啊,也没说错话。

    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老娘还懒得说了呢。

    有了这个想法,她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先前堆满的假笑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嫂说的好啊。“余得木点点头,一家人中,只有他才喊陈美娣大嫂,其他几家基本都不喊。

    其中老三最亲的是余得金第一个妻子高美英,她和自己的妻子高美兰是堂兄妹,当初还是高美英介绍他们两人认识。

    再说高美英非常贤惠,当时对弟弟妹妹都很好。

    也算是家里小的几个里,人气最高的大嫂。

    老四余得火则是最亲近余得金第二个妻子,也就是余秋堂的母亲杨紫娟,原因是当初余得火答应入赘,王晓琴还是个寡妇,家里其他人都不同意,尤其是大哥非常反对。

    还是在杨紫娟的耐性劝说下,最后大哥才勉强接受,然后又在她转圜心中,让向来传统的母亲和家族其他人接受他们。

    在她眼中,杨紫娟是个温和的人,身上又有农村人,尤其是农村女人呢,少见的包容和胸怀,还脑子很聪明。

    所以他除了高美英之外,他还是会叫杨紫娟大嫂。

    同样,余秋江对高美英和杨紫娟这两个婶子都很尊敬。

    高美英当初帮过他们父母很多,杨紫娟又很照顾没有父母的他和妹妹。

    至于陈美娣……

    一家人基本都不喜欢。

    甚至过门这么久,除了余得木两口子,其他任何人都没喊过她嫂子。

    余秋江作为晚辈,甚至都没喊过婶子。

    实在是混在不咋样。

    “我们没有意见,对不对掌柜的?”王晓琴戳戳余得火。

    “对对,我们没有意见,没有,就听二哥的。”余得火总是有点神游。

    然后,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余秋江身上。

    他是第五家。

    代表着去世的余得土和妻子。

    “秋江啊,你也说说你的想法。”余得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温和一些。

    余秋江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短暂沉默,然后说:“替我爹赡养他母亲,是我应该做的,父债子偿便是。各位伯伯,婶子决定就好,需要我做什么,你们直接说,我都没意见。”

    “哦,那就好,那就好。”

    余秋江这样的语气,虽然听起来很刺耳,但已算是给了众人面子。

    大家也没祈求太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