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好面子(1 / 2)

加入书签

令支王段义弘在战后收拢了万余溃兵,加上之前在阳翟留下的一万人的预备队,手上还有两万人,郑果剩下不到万人,被困在襄城,已经没法解救了。

    娄居士手上还有将近三万兵马,许昌、长社分别有数千军。

    在李二率军进逼阳翟之后,段义弘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的带着已经惊慌失措的败兵渡过颍水,跟娄居士汇合。

    两人手上加上许昌、长社兵马,加起来还有六万余人,此外陈留方面还有李药师的偏师两万兵马,共八万人。

    看起来,人数众多,虽然不及西军,但应该还有一战之力。

    但知兵的人都知道,现在打跟送人头没什么区别。

    第一,双方士气上就有巨大差别。西军连战连胜,士气高昂,而东军现在因为连续的大败早就士气尽丧了,士卒们现在厌战情绪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段义弘直接颍川郡城阳翟都不守了,直接退到颍阴。

    第二,大战之后,东军的最为精锐的中军各部已经溃败了,战死被俘的就有五六万人,此外还有大量的溃兵不知逃向何方。

    剩下的都是二线部队,这时候跟西军正面交战,无疑是自寻死路。

    所以洛阳方面的诏书下达之后,娄居士当即就要尊从诏书上的安排,令李药师从陈留接应,大军放弃颍川,走虎牢撤回到洛阳腹地之内。

    段义弘却显得极为犹豫,娄居士也明白他的想法,无非是打了败仗,就这么回到洛阳,面子上不太好看。

    娄居士一阵劝慰,段义弘最后也无奈同意,不在坚持,同意撤兵。

    不过即便是他们想撤军,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西军已经打出士气来了,李家兄弟又是善于用骑兵的,若是就这么撤,肯定是不行的,被西军追上,怕又是一个摧枯拉朽。

    所以娄居士委任了麾下猛将尉迟恭与其子娄浚率一万兵马作为殿后,段义弘也让自己的儿子段武达率领两千军同为殿后大军,掩护大军撤退。

    尉迟恭和娄浚、段武达一路上面对西军的追兵,且战且退,最后退入新郑城内,只剩下八千人了。

    随即,西军大队也追上来了,将新郑团团围住。

    而段义弘和娄居士也成功的率军摆脱了西军追兵,从虎牢入关,回到洛阳腹地。

    负责追击这一路的是李二,他所统领的兵马包括瓦岗军万人,江淮军三万人,荆州军两万人,还有一万凉州骑兵。

    李三则带着荆州军两万人,关中军万人,以及江淮军万人,从洛阳南面的轘辕关进军。

    轘辕关是洛阳八关之一,位于偃师与登封、巩义交界处的轘辕山上,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

    关处鄂岭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晋栾盈出奔楚,过国,出诸轘辕。秦二世三年二月,刘邦兵攻陈留,又下轘辕、缑氏、绝河津,击赵贲军尸乡之北。攻洛阳不利,出轘辕关至阳城。

    这个地方,是洛阳南面链接豫州的重要通道。

    而轘辕关虽然险峻,有崇山峻岭所遮蔽,但可惜的是李三手下的有两支来自巴蜀的蛮兵。

    无论是板楯蛮,还是无前飞军,都是蜀中的蛮族,穿山越岭如履平地,爬山攀岩更是不在话下。

    于是乎,轘辕关这座著名的险要关隘,几乎没有发起什么像样的抵抗就被西军所破,大军沿着熊耳山和嵩山之间的通道进入了洛阳盆地,随后进逼伊阙。

    而李元徽,还留在襄城。

    一方面是为了安排大军的粮草转运,还要接收颍川诸城,最为重要的是因为郑果还没投降。

    以往料事如神的二哥这次也翻车了,他估算郑果被围几天,在送一份劝降书就该投降了。

    毕竟郑果出身荥阳郑氏,他儿子郑善道曾经当过淮南太守,跟李元徽有过共事的情分。

    而郑果的兄长是李源的亲家,李家大郎娶的就是荥阳郑氏女,也就是郑果的亲侄女。

    长嫂在母亲窦氏夫人去世之后,就开始跟着大哥一起操持家务,年岁又长,因此对李元徽也算是有些抚育之恩,说句长嫂如母还真不为过。

    所以李元徽即便是看在大哥和大嫂的面子上,也不会把事情做的太绝。

    况且荥阳郑氏跟陇西李氏本就是姻亲故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