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吾徒类吾师,独不类我(2 / 2)

加入书签

    说老窝在大本营,耳目闭塞,不好。

    就是让我多去一线走走看看,贴近我们的铁路工人,感受祖国壮丽山河,最好激发创作灵感。

    ”

    黄医生点点头,沉默了一会,道:

    “如果在奉天的话,那边有我一个老师,我当年跟他学了几年医。我是后来才来到首都的。

    我给老师写封信,伱帮我带给他,我请求他安排人教你。”

    黄医生说完,拿出纸笔,开始写信。

    王援朝有点晕乎,都跑到奉天了,还要学?

    “老师啊,那尔滨那边,你有关系么?”

    黄医生一边写信,一边头也不抬道:

    “有两个师兄弟,偶尔写信互通有无的。怎么,你还要去尔滨?”

    王援朝连忙道:

    “没有没有,我就是问问,问问。您这人脉真广。”

    黄医生不以为意,边写边道:

    “中医博大精神,各家都有所长,想取得成就,肯定要互相多交流学习。我拜过的老师多了去了,你以后如果……”

    黄医生笔尖顿了顿,以后,王援朝以后会不会走这条路?他不知道啊。

    这孩子学啥都快,听副院说,在文工团那边,也是顶呱呱的翘楚,最近脍炙人口,风靡首都的《爱我中华》,就是这小子创作的,堪称神来之笔。

    所以,人家在文工团也是前程远大,他有什么本事,让人家来走中医这条路呢?

    这孩子能摆脱最开始的不快,能踏踏实实的学,已经令他老怀大慰了。

    哎,尽人事,听天命吧,也许以后王胜还要跟他请教呢。

    不是也许,是一定!

    写完信,黄医生又拿出一个信封,写道:

    “吾师二琴亲启,弟子黄云敬上。”

    然后将信纸折叠塞进信封,折了一下封口,就直接递给了王援朝。

    “你带过去吧。”

    王援朝一愣:

    “老师,口还没封呢。”

    黄医生笑道:

    “我这个老师,性格奔放,封不封的无所谓。不过说起来,你知道我这个老师,为什么叫二琴么?”

    王援朝当然疑惑了,不解道:

    “为什么?”

    黄医生笑道:

    “我发现啊,你和我这个老师,真像,真的。

    我这老师,因家中珍藏两张古琴‘澄彻天’、‘一天秋’,故自号为‘二琴’。

    他工诗、善书,精音律、通训诂,博古通今,志趣高雅,涉猎广泛。

    除了医术精湛,还喜欢剑术,但尤其酷爱鼓曲艺术。

    民国年间,与鼓曲演员交往颇多,常为他们题写诗联。

    还经常在《盛京时报》评论一些鼓曲演员,并为京韵大鼓鼓王修改过曲词。

    我就学不来了,不说医术成就不如他,其他才华更是不如。

    你说,跟你像不像?”

    王援朝大吃一惊:

    “还真有此等博学多才的神奇人物?”

    黄医生一瞪眼,道:

    “什么话,是真是假,你去了便知,我不曾夸大半分。”

    黄医生心想:你我师徒,名分已定,就不怕老师把这个学生抢了去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