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浓浓的翻译腔(2 / 2)

加入书签

    这四合院的正屋,卧室取暖用的居然是火墙。比火盆、煤炉、热炕,更高级的存在,仅次于地暖了。

    除了费煤费柴,没别的缺点。

    王援朝的装修设计师的灵魂,都有点按捺不住了。

    但他不敢大肆发挥,或者说压根不敢发挥。

    破旧的大门还是破旧的,娄晓娥想换,王援朝没同意,马上什么年代了,换什么新大门,是吧。

    不但如此,一些破损的门窗,他也不让翻修,只同意用一些木板、油布进行遮挡。

    好家伙,还不如不遮挡。

    娄晓娥刚撅起小嘴,就被王援朝以安全为由平复了。

    最终,倒座房、东西厢房基本保留原样,就将正屋的卧室、厅堂、厨房内部布置了一下。反正里面是差不到什么地方去的。

    吩咐娄晓娥去信托商店买些黄花梨、紫檀木家具,他喜欢那些木头家具。

    娄晓娥当然听话,反正跟家里要钱嘛,这些家具还不用票证。

    中午两人请迪莉娅老师夫妇在老莫吃了一顿饭。

    迪莉娅老师的丈夫霍华德·伍德,是约翰国驻华代办处的三等秘书。

    54年6月17日,两国发出联合公报,互相派遣代办,是为代办级外交关系。

    霍华德也听妻子说起过,她有两个有意思的编外学生,处的跟朋友一样。

    如今的老莫餐厅,不像之前要证,只要给钱就能进。

    王援朝说英语,娄晓娥汉语夹杂几个单词,迪莉娅说英语教导他们,霍华德反而说汉语最多。

    鉴于两人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资本家的大小姐,算是思想最开放的那批人。即便保持了小心翼翼,让伍德夫妇聊起来也很投缘。

    他们接触过不少其他国人,学生、外交人员、日常生活中的路人等等,实话讲,都不如和这二人处的舒服。

    这也是为什么,迪莉娅能收王援朝这个编外学生,还赠送他不少英文书籍,连带着也很给面子的,收下了娄晓娥这个学生,甚至说服了丈夫,来吃这顿饭。

    伍德夫妇家在使馆区,比较敏感,所以就不邀请两人去他们家作客了,但约了下次一起去滑冰。

    分别前,霍华德十分诚恳道:

    “王,你的英文很标准,但给我的感觉,觉得你说话,像是在朗诵一篇专业的论文。

    让人能听得懂,但很奇怪。

    不符合我们约翰国人日常说话。

    比如我要是说:真是一场饕餮盛宴,没吃之前让我垂涎欲滴。

    你感觉怎么样?”

    王援朝一愣,霍华德刚刚打比方的话,让他感觉到以前看外国电影时,那股浓浓的翻译腔!

    尴尬的啊!

    倒是迪莉娅笑了起来,道:

    “王都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说话的,哈哈哈。实际上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我所有的学生,都有这个问题。

    而王,在这些学生里的表现已经很好很好了。

    不少学生甚至张不开嘴。

    这也是他们需要我这个口语老师的原因。

    他们需要我,了解约翰国人的沟通交流方式。”

    王援朝恍然大悟,他背的都是书面表达,淦!

    这不就是等于国人,讲话满嘴的之乎者也?

    不过他也不尴尬,至少现在他的英语水平,比上辈子已经高很多,能正常和老外交流了,而上辈子呢?很遗憾,哑巴英语。

    至于口语,慢慢练习了,有“知识宝石”和装备栏加持,他的学习能力十分逆天。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