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年轻人不要炮火连天(2 / 2)

加入书签

    于丽慢慢的将钱都整理好,道:

    “你这风凉话说的,跟你没关系!

    对了,那以后我再找你,也这样么?”

    嘿,这小少妇还食髓知味了呀!

    王援朝道:

    “那你有什么好方法么?”

    于丽想了想,也想不出什么,便道:

    “反正阎家抠门,我只要说出去借钱,他们铁定不管我。再说了,我去找我妹,他们能说啥?两条腿走路,能多快?”

    歇息的差不多了,王援朝松手刹,踩离合,开始挂挡启动,道:

    “先送你过去了,以后遇到事多动动脑子。”

    ……

    回到小四合院,王援朝麻溜的打了热水,擦洗身子,可别叫人发觉了。

    擦洗完毕,还没出门倒洗澡水呢,就听到敲门声。

    看来某人今天等的有点急不可耐了啊!

    王援朝飞快的套上外套,就去开门。

    门开了,居然是师公!

    马二琴看着王援朝裹着的衣服里,热气腾腾,明显没穿贴身衣物。

    他立马明白了什么。

    虽然,但是,他也管不了。

    “我能进来说话么?”

    王援朝连忙将师公请了进来,道:

    “师公,我刚刚在洗澡,没来得及穿衣服呢,您稍等我一会!”

    马二琴跨进了屋,就坐在堂屋稍坐。

    不一会,着装完毕的王援朝就从房间出来了,还点亮了堂屋的油灯。

    他又开始忙着给师公倒水。

    马二琴拦住了,道:

    “不用倒水了,晚上要少喝水。找你是想跟你说个事,看你方不方便。”

    王援朝连忙坐好,道:

    “您说,我听着呢。”

    这徒孙,态度好的没的说,马二琴道:

    “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马二琴自从来到首都后,基本上都呆在小四合院,但两个盲孩子跟着郑家母女走了之后,他也无聊的紧,便每天出门晃晃。

    反正如今他形象大变,首都更是没有几个熟人,也是不怕的。

    这晃一晃呢,没几次,机缘巧合吧,就碰到了熟人了。

    人家倒是没认出他来,是他认出人家了。

    赵昭琴,御医世家,北平国医学院的首席高才,集众家之长,水平比黄云这个御医世家传人,高多了。

    北平国医学院,29年,名医萧龙友任董事长,孔伯华为院长,诸多京师中医名流共创的这么个学院。

    马二琴当初来交流过,对这个出色的学生就有映像。56年,对方到首都中医学院任教,大家又有过交流。

    对方跟他的那会的待遇嘛,很像。

    只是自己有徒孙营救,对方没有。

    他不忍心看对方如此,便趁机聊了聊。一聊,对方也认出了他的身份。

    他自己的现身说法,这便有了坦诚沟通的基础。

    如果能走,对方也是愿意的,只是赵昭琴除了妻子,还有二子一女,所以对方想问问,能不能一起。如果不能的话,对方还是继续蹲棚子算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马二琴来问问,这样的人才,王援朝要不要一起带走。

    他觉得徒孙是有这个能耐的。

    王援朝想了想,师公说人家水平比他师父还要高的多,想来不是虚言。

    能带走这样的人才,干嘛不要?

    几张火车票的事!

    对他来说难么?

    “没问题。

    如果他们状态可以,就一起走,如果状态不行,等我回来下一波。”

    马二琴道:

    “人家才50岁,年纪轻轻的,哪有什么不行的?多呆一天都是遭罪,哎。”

    王援朝连忙道:

    “好的,师公,明天您看什么时候,带我去跟人家接洽一下?”

    马二琴道:

    “要不现在?晚上方便一些!”

    王援朝关心道:

    “这黑灯瞎火的,您对这边又不熟,能找到?”

    马二琴瞅了一眼徒孙,道:

    “不把路线记下来,我能给你说?不远,就在西南郊外的农场!”

    王援朝没得办法,只得穿上了大棉袄,装模作样收拾了一些东西;马二琴则回屋呆了帽子,批了皮袄子,两人便要出门。

    陈雪茹在屋里瞄了半天了,忍不住道:

    “要我帮忙么?”

    马二琴看了她一眼,道:

    “在家候着吧,暂时不用。”

    于是二人便出了门,开车往郊区跑。

    得亏这年头拆了城墙。

    三更半夜的,有惊无险,和赵昭琴对接上了。

    因为王援朝这两日就要出发,所以还要通知赵昭琴的家人。

    用马二琴的话说,反正家里也没啥了,啥都没了,简单收拾就走人,反而叫人反应不过来,最是安全不过。

    赵昭琴觉得是这么个理,但他不便离开,便写了一张字条,交给王援朝,去接他的家小,以作凭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