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又出书了,可第一研究室没了?(3k(2 / 2)

加入书签

    什么是整体,在这里,整体的意思就是有职务的,整体都原地升一级,什么是个人不要搞特殊化,意思就是整体都升,不要搞特殊留一个人在原地。

    池总工点到即止,不过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

    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可以不升级,另外调人替代,唯独这个高振东,那是必须要升上去的。

    稿酬规定是公开的,有心人拿着书的版权页数据,大概就能算个八九不离十,高振东自己去领,这账就明明白白在他头上。

    这句话就五个字,可是威力和李副厂长的软刀子不相上下,谁?还有谁?

    想想这几个月高振东的成果,没人能拿得出另外一个人来,都知道,厂里最近在科研方面的成绩,说是归于他一身也不为过。

    倒是没有什么不和谐的事情发生,因为这是个好事情,不论从哪个方面,对哪一位领导来说都是好事。

    ——《DJS-59计算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字数320千字,第一次印刷,印数2000册,机工出版社出版。

    拿到批复,杨厂长召集第三轧钢厂的厂领导层开了个会。

    见高振东非常明白己方的想法,池总工很高兴,能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尽量维护一下高振东,这是他们乐意做的。

    池总工心里佩服高振东大气,也会充分照顾各方各面的难处,要知道他拿出来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没多少人舍得的。

    高振东笑着道:“池总,我自己心里有数,虽然主要内容都是我写的和在课堂上讲的,可是记录、整理和重新组织,按照现在的结构和内容编出来,工作量可不小,还是很繁琐的。不用多说,就这么决定了。”

    剩下就是工作条件,报告里不甚明确,这个东西主要是要靠厂里解决的,不是部里的事情。

    人的问题,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多出来的几个科长副科长还是够大家安排一下的。

    而运算所去领取稿酬,再以运算所的名义发给高振东,实际上是运算所把大部分的风险都承担了过去,高振东甚至连红眼病都无需太多防范。

    C的书没有,估计是运算所觉得那份标准实在是太过晦涩,只是准备作为内部资料内部刊印,要出书,那得等高振东的C语言教材了。

    老陈还没说话,李副厂长先笑着道:“爱护年轻同志是好事,不过我建议还是个人服从整体比较好吧,不要搞特殊化。”

    “关于稿酬的事情,是不是我们所去替你领了,然后再以我们所的名义发给你,这几本都是专业技术书籍,机工出版社那边是把千字稿酬定到了15块的顶格”

    这让池总工很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高主任,不用不用,同志们对于参编工作热情很高,能在书上留下名字,都已经感到很光荣了。”

    很明显,杨厂长话里有话,他掌握的情况更多。

    会上,杨厂长宣读了部里关于三轧厂技术科升级的批复:“.希望第三轧钢厂各级同志发扬好主人翁精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做好此次的技术部门升格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已经出版的三本书,前两本毕竟是专业教材,不像项目管理体系哪个行业都用得着,所以印数只有1000册。

    高振东对几次印刷倒是无所谓,他是知识的搬运工,推广他就顾不上了,这不是有人在做嘛,他又不靠印数稿酬过日子。

    而汇编语言是应用类知识,适用范围要广一些,印数到了2000册。

    三本书作者都是高振东,参编是运算所若干人。

    高振东一听,知道这是运算所的好意。

    最终的结果,是把技术科的办公区,不对,现在是技术处办公区了,从现有位置搬到保卫处边上的一栋楼,这栋楼比技术处现有办公楼大,更施展得开。

    主架构之外的,大家可以随意一点。

    “高主任,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

    而且李副厂长有自己的渠道,要不然后面电视剧里为什么是他爬到了那个位置。

    不得不说,李副厂长常年干的与人打交道的事情,说话就是有意思,这话字面意思和他实际的意思说了个满拧。

    就算处长安排不了,科长总是有空缺的,科长塞不进去了,股长虽然没级别,大小也是个长嘛不是。

    另外拨出一笔钱,供技术处添置设备和常用材料,

    还有一笔钱,是部里特批的,不算在第三轧钢厂的年预算里面,其使用由技术处掌握,申报程序直接走部里,会上陈总当即就表示,这笔钱的使用,下放到第一研究室扩编而来的研究室去。

    没有第一了,就只有这一个研究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