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GB 8567(2 / 2)
池总工点点头:“对对对,这个《软件需求说明书》,对我们的工作太有指导意义了,我们现在软件的编制,根本就不知道到哪一步需要什么文档作为支撑,每个课题都是五花八门,全靠编制人员自己的能力撑着,整个流程非常混乱。你这个,我提炼一下,作为需求阶段的标准文档就不错。”
池总工还是很有眼光的,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东西的用处和意义。
高振东想了想,这还真是,现在哪里会有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指导性文件?他们肯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至于摸着哪一块,是不是合适,那就看技术能力,还有一点运气了。
嗯,这个事情可以搞一搞。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池总工眼睛很毒啊,我这刚搞出来套东西,就被你发现了,哈哈哈。”
“套”?老池聪明着呢,一听高振东这话,就知道事情远远不是他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
“高总工,听你这意思,这文档还不止一份,而是全套的,可以贯穿软件编制过程中的很多工作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的确是搞了一套用于软件编制整个生命周期的文件的标准。”
生命周期?高总用词就是高级,学会了学会了。
不对,生命周期算啥,听听我听到了什么,标准啊!
标准这东西,在这个年头可是新东西,高级得很。
被誉为“标准的标准”的第一号国家标准GB1《标准幅面与格式、首页、续页与封面的要求》,才于不久前的1958年颁布,还不到两年时间。
这个时候,标准化工作在绝大部分单位的工作表里,要么不存在,要么靠后面。有的是技术原因,有的是实在没有精力去管这个事情。
总之一句话就是:标准,运算所也没做过几个。
池总工一下就激动了:“高总,你看你是不是把他们写出来,我们一起把它往国家标准的层面推一推?这样一来,全国的软件编制人员也有个可靠的工作依据可用。”
在DJS-59、DJS-60D大规模铺开使用之前,这个东西实际上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大,因为那时候的软件,实际上是碰到什么问题才解决什么问题,规模小、功能单一、指向明确,后来的软件开发的整个流程对于这类工作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不过随着DJS-59、60D的普及,这个事情已经开始慢慢的浮上了水面。
这是个好事,提前做,让软件编制人员提前进入状态,提前形成工作思路和习惯,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
高振东点点头:“可以,我回去抽点时间,近期之内把它们形成文字,然后你们组织人手,校对修改,我们再往上报。”
他准备把整个GB 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都拿出来,就一个《软件需求说明书》有什么意思,要搞,我就搞全套!
至于GB/T 8567-2006就算了,概念跨度太大了,步子太大,容易扯着那啥。
厉所长看着池总工和高振东的讨论,一脸的惬意,还得是老池,一下就又从高总那里挖到了个新玩意,不行,得和电子邮件一起,赶紧报到部里去。
这不马上过节了嘛,这不大不小也是个好事情。
高振东在运算所蹭了顿午饭,下午上班的时候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刚进门,差不多上班的时候,电话就响了起来。
接起电话,是通信院的冯总工。
冯总工开口就是半开玩笑半抱怨:“诶呀,我的高总工啊,你看,你搞出来新东西,怎么不照顾一下我们嘛,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主要还是邮件嘛,我们通信院正好对口,软件编程人员也不比运算所少嘛。”
他们自从接了“电报数据化通信机”的课题之后,就一直在埋头工作,这个课题的技术部分已经被高振东给解决完了,但是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却是比较花时间的,他们也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近麻烦到高振东的时候并不多,自然不可能知道高振东的职位动向。
所以一听他的话,就知道这位是提前做了功课的,知道高振东已经升总工了。
好课题大家都是要靠抢的,尤其是高振东这里的课题,那基本上都是优质课题。
所以他这个话,没有责怪高振东的意思,而是侧面提个醒,高总工,我们也很强,我们也能做事。
高振东笑道:“冯总别急嘛,事情是做不完的,我这不也要求运算所那边借用你们的专业知识和强大力量了嘛。”
别扯啊,我这儿事情多得很,而且就这个事情,也是我给运算所打了招呼,他们才来拉上你们的。
冯总工达到目的,见好就收:“高总,电子邮件这个事情你放心,我们一定拿出所有的力气,和运算所一起,把这个系统搞好.”
冯总工在电话里说着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安排,也是在向高振东展示一下他们的能力,高总,再有好事,先想想我们嘛。
听着他的话,高振东也想起来今天关于GB 8567-88的事情,正好,把他们也拉进来,8567的内容就几十页,可是由于太新,想要顺利的完成校对修改,还是比较花时间的。
毕竟如果连懂都不懂,也就谈不上校对修改了,是要花时间学习的。
把通信院拉进来,一是人手更加充足,二是他们本来也算专业对口,三来标准的权威性更加得到了背书,四是他们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推广,五是
想到这里,高振东笑道:“冯总,你这段时间准备一点软件人员,有个事情,过段时间可以一起搞。”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