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外商再来(2 / 2)

加入书签

    郭阳也直接了当的说道:“加工的设备可以卖给辉煌,但丰凯现在的产能不够,最快也要明年了。”

    华夏国内几个政府项目的苜禾1号陆续投产,吸引了岛商的注意。

    汽车在苜禾办公楼前的小广场停下,余小川迎了过来。

    三个种植户受到的打击不小,心气都没了。

    罗修驾驶着越野车,快速的穿过苜蓿草地,惊奇一片飞鸟,引来车上宁小婧的惊呼。

    苜蓿出口给岛国3300元每吨?

    与岛商签订26万吨外贸大单?

    苏国洲的文章写得很好。

    “每公斤11块左右。”

    郭阳也没想到只是一次融资,居然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亩产干草2.5吨,每吨出口价3000多元!”

    畜牧处的唐勇人懵了,随后又把信息分享给了邹庆,两人聚在一起面面相觑。

    “补偿金马上就能打给你们了,但你们明年还得种紫花苜蓿。”

    但没过多久,苜禾农牧的外贸大单传到了兵团农业局。

    拿出带回来的培训资料,介绍了一番,那一排排的数据让几人眼前一亮,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才能、美貌,就被拉着投入到各种繁忙的工作中。

    苜禾的出现就像是黑暗海洋中的一盏明灯。

    唐勇摇了摇头,道:“与饲料工业相比,苜蓿加工业的运营难度比你想象的更大,经营一个万吨级的加工厂要比经营一个十万吨级的饲料厂要难得多。”

    同时也会得罪奶农和牛场,奶牛养殖效益本来就差,饲养还要用成本更高的牧草,

    对于这些目光短视的人,只会抱怨还让不让人活了?

    原建凡无奈的让人拿走稿子,准备刊印。

    她是来面试的,但一面试就是几天的时间。

    “岛国就是缺少这样的土地。”

    吴峰介绍起了旁边的男子:“这是宁省绿洲草业的总经理何云,刚好来九泉看看。”

    除去地租、水费、种子等各种成本,每亩的净收益也有上千元。

    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到市里的培训通知。培训时,他整個人都是亢奋的。

    尤其是农发集团的尤复先,已经学会了调侃了,小老弟,要不要出海玩啊?

    比棉花还高!

    这让他心情倍好,跟着他种了苜禾1号的职工,也时常忍不住跑去棉花田里嘚瑟。

    内蒙,阿旗地处沙区边缘,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郭老板,好久不见了,苜禾现在可是声名远扬。”

    镇长黄钦鼓励一家企业种下了2000亩紫花苜蓿,3个家庭牧场各种了500亩苜蓿。

    郭阳又嘿嘿的说道,

    不料却是惨败,企业在刮风前播的苜蓿种子,结果风刮沙子直接将幼苗拍死了。

    连国粮和农发集团也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多次联系郭阳。

    陆续的有团场职工来找邹庆求购种子,团场去年从苜禾带回来了2万斤种子。

    奶牛场不收苜蓿,农民不愿意种苜蓿,加工出来的草产品也不符合出口的标准。

    但还是委婉拒绝。

    “当我踏上河西走廊的土地时,我就不怀疑这里能生产出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苜蓿。”

    回到镇上,风沙地依然草色苍茫。

    但棉花成本多高啊!

    不仅可能会害了农民。

    “市里领导正在邀请苜禾农牧到赤峰建苜蓿建工厂,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和加工产业!”

    苜蓿商品草企业各自打探着消息,渴望从苜禾身上找到生存发展的秘诀。

    结果导致质量很好的苜蓿干草无人问津。

    底裤都赔掉了!

    “今年棉价怎么样啊!”

    几人寒暄了会儿。

    “哎呀,也差不了多少,说是亩产2.5吨干草,哪有那么容易啊,我前两茬就只收了1.2吨,这一茬也明显减产了,全年能收2吨就不错了。”

    只是因为优质苜蓿价格太贵的原因,一些岛商一开始也在国内其它地方寻找货源。

    有的认为苜禾是种子牛逼,有的知道苜禾机械化和加工技术一流,有的推测其没有原料困扰。

    导致优质苜蓿的比例少,数量不够,货源也不稳定,加工企业也不符合要求。

    “苜禾的原料极为稳定,基本不与农民打交道,交易成本低。

    余小川疑惑了,哪里还有草啊?

    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驶进了小广场上,

    郭阳笑道:“人来了。”

    “哟,涨了点啊,一亩也能卖个2000块钱。”

    在种植业版块,嘉禾现在还没到出海的时候,国内的大片资源都还没开发完呢。

    镇里种草养畜的计划中道崩殂。

    很多企业都经历了市场的毒打。

    吴峰了然,“没事,辉煌可以等,要不还是先参观一下苜禾的工厂?我们可是好奇已久啊”

    郭阳笑了笑,“参观的事不急,辉煌的燕麦草有兴趣出口没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