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0章 加工钱(2 / 2)

加入书签

她背着背篓牵着牛,苏老爷子他们替她把牛鞍拴好,再把架子放好。

“让你娘跟你去,你一个人也端不起来架子。”苏老爷子说道。

“不用,你们去开荒吧,我这个要拔很久的,若是地里找不到人端架子,那我就等着你们回来好了,到时候一起回来也行。”

苏老爷子一想,也对,他们下午回来的也早,而且刚好会路过那块地。

“那也行,到时候若是找不到人自己就别一个人勉强端,等我们回来再端也成。”

其实苏老爷子他们真多虑了,这几天正值农忙,她们家这块地又在路边,不少干活人来来回回都会路过那里,找不到人还真没这可能。

因为顺路,苏子苓跟苏母她们一起出发,路上有他们帮忙赶着小牛这一路倒也算是平安无事。

到了地里,她把牛拴在地边,苏母他们不放心,再跑叮嘱她,别一个人端架子,直到旁边地里突然传来了声音,他们这才放下心来。

“二嫂你就放心吧,一会儿我们帮着端。”

一旁的地要比她们家的高了一大截,再加上地里的蚕豆树比较高了,那人蹲在地里拔草他们这才没注意到她。

“呀!阿兰你在啊,刚刚都没看到你人,来拔草啊?”苏母笑着与那人打招呼。

“嗳,是拔草,这地里的草长得贼快,拔都拔不过来,这一个不注意,草比庄稼都要好了,二嫂你们这是上哪儿去啊?”

女子看着很年轻,二十多岁的样子,头发高高盘起,一身嫩绿色衣裳让她看起来更有活力了些。

“开荒去,这不想着家里地不够种,再去开点出来,来年多种点菜啊那些的,你也知道,县里那个食肆一街(gai)要用多少菜,全部都去买也要花不少银子的。”

说到开荒这人就一点也不羡慕了,荒地多的是,只要你有能耐开出来,大家都可以去开。

但这开荒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荒地里草大,石头多,土地贫瘠,那些树根草根的也多。

开出来后,头三年几乎是种不出来粮食的,那地里的草却是一茬接一茬的,而且开出来的荒土很生,根本种不出来庄稼。

这地还需要再养一养才行,也就是说,这地开出来了以后,每年都在打理,又是除草又是施肥的,但是头三年种不出粮食来。

废了那么多精力,第四年才有所收成,但这收成还不够交税的呢,所以若是听到说谁家开了荒了,别人也不羡慕,毕竟用了那么多工的。

“说的也是,哎二嫂,听说你们家收豌豆还收吗?我家里还剩点,想着你们家收的话晚点我给你送上来。”

“收啊,有的话你就送上来好了。”

两人寒暄了几句便分开了,毕竟是农忙季节,也不能真站着唠嗑。

苏母临走前还特意跟她说了几句,无非是一会儿端架子的时候帮忙搭把手。

阿文兰抿嘴轻轻一笑,干脆利落的应了下来,“放心吧二嫂,我这活得干到晚上呢,小青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喊我两声就行,我到时候过来帮忙搭把手。”

“嗳,那就麻烦你了阿兰,你赶紧干活吧,我们也要下地了,改天得空了上家里来坐坐。”

苏母她们走后,阿文兰又跟苏子苓说了几句,但两人实在是不怎么熟,也就没多聊。

阿文兰是别的村嫁过来的,前两个月刚嫁过来,她们那个村都是姓阿,她家里日子也不好过,兄弟姐妹一大堆。

她嫁到百花洞还是因为要给二弟换亲,她嫁给苏家老大,苏家妹子嫁过去给她二弟,本以为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

没想到百花洞的日子可比她们那边好多了,她男人现在在老苏家的作坊里帮忙,刚开始一天十文工钱,后来加到了十七文,最近更是加到了二十五文。

一个月下来六百多文钱,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必要的开支,家里每个月都能攒下来一笔钱,前面两个月,她还进山捡菌子,去找冰粉果找野番椒那些,都挣了不少钱。

她知道,这些都是因为那个女孩子,他男人还有她婆婆那些,跟她提过好几次了,她也记在了心里,如今能帮上忙她自然是乐意的。

苏子苓不知道她已经想了那么多,看着地里绿茵茵的萝卜秧,她拔了一颗起来,确实如苏母所说的一样,萝卜已经冒头了。

个头比她说的拇指大一些,这时候用来做干腌菜最合适了,想到这里,苏子苓乐得合不拢嘴。

一旁的番椒树又重新挂上了青椒,虽然比不上前面两个月那么多,但也算是丰收了。

红椒苏母前两天刚摘,此时树上也没多少红椒,红了几颗她也给摘了,想着回去可以烧了拌皮蛋吃。

番椒摘完,牛也在一旁吃着草,她便开始拔萝卜秧了。

当初种这个萝卜秧的时候是挖坑种的,因为萝卜种子是自留的,所以怕它不会发芽,苏母种的时候就每个坑都多丢几颗。

让人没想到的是,出芽率还挺高的,加上番椒地有猪粪,这萝卜苗长得还挺肥。

前几天又下了一场雨,这萝卜就跟见风长似的,蹭蹭长个子。

她每个坑里留一棵,留最肥的一棵,其他的便都拔了,然后一颗颗摆放在田埂地边上晒着,等她全部拔完了再一起收拢。

萝卜秧长得壮实,阿文兰在一旁看得心直滴血,这萝卜秧正是长个头的时候,此时拔了也太可惜了些。

“阿青妹妹,你这萝卜秧拔了用来干嘛啊?我看着这萝卜秧还有点嫩,现在拔了怪可惜的,多养一养,到时候那个头大着嘞。”

苏子苓直起腰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我拔回去腌腌菜的,今年萝卜种的多,这一块田里的种了就是用来腌腌菜的,不碍事。”

听她这么说,阿文兰也就没再多嘴了,“那行,你先拔着,我要到那边拔了,一会儿你走的时候记得喊我啊,我来帮你端架子。”

阿文兰指了指地的另一边,她这一半已经拔完了,现在要挪到另一头去,距离还是有点远的,她就怕到时候听不到苏子苓的声音,所以特意多提醒了一句。

“嗳,知道了,嫂子你去忙吧,我这边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

这块地确实大,等她全部拔完已经是一个小时后的事儿了。

跟上午来绿茵茵一片比起来,现在的萝卜秧稀稀疏疏的,甚至因为她刚拔过,剩下的那些独苗竟还有点东倒西歪的。

苏子苓去给萝卜秧翻了个面,前面晒的那些已经有点蔫了,翻完后太阳也开始慢慢西斜了,随着温度没那么高,她提着桶开始下河。

原本提个桶来是想着拔了萝卜后给独苗浇点水,但她刚刚也注意看了,土里的水分还很高,不用浇水也成。

不过桶既然提来了,那也不能白来,正好可以下河抓几只大头鱼。

她前两天又发现了一棵酸木瓜,个头不大,结的也不多,大多数她切成片晒成干了。

不过还是留了几个的,今天抓几条大头鱼回去煮个酸木瓜鱼再合适不过了。

再次来抓鱼,她发现这个鱼好像变聪明了,没有她第一次来的时候好抓了。

苏母不让她下河,怕被抓包,她看着够吃一顿便上岸了。

哪怕知道她旁边有人干活,但苏母她们今天还是收工收得特别早,大约还是怕她一个人端架子。

她们到地里的时候,她正在收萝卜秧。

“阿娘,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早啊?”

苏母放下锄头跟她一起收,“早收晚收的也没差多少,全给拔了?能吃得了这么老些?”

“现在看着多,等晒干了就没多少了,也就是没了,不然我还嫌少呢。”

萝卜秧晒干后缩水严重,现在看着多,晒干了还真没多少,而且她这个还打算拿出去卖呢。

“还不够?”苏母看了她一眼,“不够的话去另外两块地拔吧,那个是撒的,估摸着也能拔出来一层,不过你得少拔一点,不来萝卜条萝卜干的可就没得吃了。”

“成,一会儿回去把这处理了,晒起来,明天再去拔一点回来。”

萝卜秧收拢后苏老爷子就顺道绑到架子上了,牛驮了三捆,她背了一背篓。

苏父跟苏老爷子一人扛着一捆柴,苏母则是背着一背篓草,扛着两把锄头。

看着她桶里的鱼,苏母声音里满是无奈,“你又下河捞鱼了?你这孩子,想吃鱼等你爹回来给你抓啊,说了多少次,还是不听,那个水突然涨了怎么办?”

苏子苓嬉皮笑脸的,“阿娘,我错了!”

“又来这套,每次都是淡定认错,死不悔改。”

夕阳下,老黄牛驮着萝卜秧,小牛犊跟在老牛旁边,时不时的调皮蹦两下,老苏家的人肩上都有东西或背或扛。

夕阳的余晖将她们的影子拉长,细细碎碎的说笑声传出老远。

半空中归鸟阵阵,小村庄上空则是飘起了袅袅炊烟。

他们还未到家,远远的就看到门口站着几个人,离得有点远,看不太真切。

然而,几人还没看清他们,门口的几人已经看到她们了。

“青丫头,你们可算回来了!哈哈哈哈!”

远远的,还未看清楚人,但凭着这笑声,苏子苓扭头对着苏母道:“阿娘,好像是舅舅他们来了。”

“什么好像啊,那就是你舅舅。”苏母脸上满是笑意,可随后又稍稍收敛了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也不怪苏母多想,这不逢年不过节,他们突然来了,肯定是有什么事儿的。

大概是等不了她们过来,李大柱大步朝着她们而去,“可算是回来了,等你们半天了!”

说着,他顺手把苏子苓的背篓提了起来,单手甩到肩上,看起来好像一点重量都没有。

“舅舅,你们怎么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