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撞破(2 / 2)

加入书签

  旻王贴心的将嘉庆扶下马车,口气依旧不善。“本王又不是第一次接旨,夏公公这般排场是在吓谁?”

  夏如海收起和善的面孔,对身后的御林军厉声道,“还不将旻王殿下和嘉庆郡主带进去!”

  “是!”身后之人声音洪亮的震慑着旻王的脑海,他这才意识到皇兄可能将他在别院里的大言不惭听了个大概。

  是瞬间手脚冰凉,却又像是本能的反应,他厉声喝退上来要抓嘉庆和他的手,“大胆!本王可是你们这些贱民可碰的!”

  御林军的人哪里比得上权势滔天的王爷气场强大,立刻就被吼得站在原地不敢动。

  旻王快速的打量了府前的这些人,想来今晚之事定然是要有个交代的,只是嘉庆何其无辜,自己还想为她讨一条生路。“夏公公,还望您体谅。嘉庆今日刚被贵妃娘娘责罚,身子虚弱,要不让她先回房去吧。”

  嘉庆站在他身后,并未因为旻王为自己求情而欢喜,眼神空洞无力的比旻王更早的接受了现实。

  夏如海笑得和煦,一如既往,他还以为自己看到了希望,“王爷想必是误会了,陛下传旨说的是您和嘉庆郡主,嘉庆郡主无论如何也要将圣上口谕听完才能走吧。”

  他的笑容收起,“还不带进去!是想抗旨吗!”

  话是说给御林军听的,也是说给旻王听的。

  这样的罪名扣下来,御林军也不敢耽误,粗暴的就将旻王押了进去,气得旻王忿忿不平,“夏如海,你这个阉人!你定然不会有好下场!”

  夏如海不以为意的笑着,温柔似水的对嘉庆说,“郡主,请吧。”

  嘉庆倒没那么些事,头也不抬的就跟着走进去了。

  两人被押在前厅跪着听旨。说来也是讽刺,今日晌午是在这里被贵妃娘娘责令打了两军棍,夜半也是在这里被陛下下旨变相圈禁,为何自己今年的生辰要这般布满荆棘?嘉庆听着自己最后的下场无非是落得个圈禁至死的下场,倒也不痛不痒。反正生活在这个王府里,对她来说原本就是个牢笼。现在有人看着说不定自己还能少做些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蛮好。

  旻王却没这么好的心态,“那本王的王妃又当如何?随着本王一起圈禁在此处吗?”

  夏如海笑得璀璨,“陛下说王爷和郡主之病疑似瘟疫,而王妃怀有身孕,若王妃依然居住在王府里岂不是耽误安胎?陛下特地下旨让王妃迁去宫里与太妃娘娘作伴,也是陛下慈悲为怀。”

  旻王至此只默不作声,还有一丝血脉尚存,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奢求呢?

  次日,陛下圣旨频发,朝野皆震荡。

  “旻王殿下与嘉庆郡主俱感染重疾,病入膏肓,上奏求旨移至城外别院中静养,陛下已经同意。王妃身怀六甲,迁居宫中陪伴太妃。”

  “贵妃娘娘抱罪怀瑕,愧于嘉庆郡主之病,自请去永春观为王爷郡主祈福。”

  “庚州八郡连续多日暴雨,数十个县受灾,陛下特下旨命骠骑大将军携苏家军迅速前往救灾。”

  “边关异动,马将军即刻启程镇守三河关,以振军威。”

  大臣们还未弄懂上一份圣旨的深意,下一份圣旨便紧随其后,局势变化之快,人人自危。

  苏遡接了圣旨便马不停蹄的回家收拾行装,片刻不敢耽误,谁曾想女儿已经为他收拾得大差不差。

  他还有心思逗苏言溪,“到底还是姑娘贴心,真应该让那些在我面前吹嘘小子好的过来看看。”

  苏言溪没有想到最后接过旻王赈灾这个烫手山芋的竟然是自己爹爹,心情怎会舒畅,眉头早就打了一个又一个死结。“爹爹,这是我给您找的历年赈灾之法,您在路上若是有时间也可以翻看一二。另外,灾后的一些药材、粮食,我已经让人安排下去,尽钱家之力。”

  苏遡欣慰的拍了拍女儿的肩膀,不知何时,小姑娘已经有了可以照拂一方的勇气。

  苏遡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如获至宝的揣进怀中,“这可是好东西啊,还是溪儿考虑周全。溪儿放心,爹爹定不会给你和苏家丢脸,等爹爹立功归来,爹爹定向陛下给你讨一门好婚事。”

  苏言溪没有他想象中的小女儿姿态,倒是沉静的令人发慌,“爹爹,纵使有前人脚印在,您也定不可万事做得让人无可指摘。女儿给您这个,是为了让您能分清楚何为大事,何为小事,莫不要耽误灾情,更不要忘记时常感念圣恩。”

  苏遡匪夷所思的眼神看着她,十分不解这样到底是为何。

  苏言溪微叹口气,有时候官场上的一些花花肠子真的很难跟一根筋的爹爹解释清楚,“爹爹这次前去赈灾顶替的是旻王殿下的差事,是陛下亲自下旨让旻王殿下安心去城外养病,父亲可懂其中深意?”

  他怎会懂?“历年赈灾都是旻王殿下调度下面官员,若这次下面官员拒不配合,爹爹当如何?”

  苏遡略作沉思,“那便按照军营中的规矩,绑起来示众,让下面的人顶上。”

  “爹爹这番作为适合军营却不一定适合官场,有时候下面顶上来的人未必清楚全貌,做起事来也未必稳妥。”

  “那照你所说,该当如何?”

  “这便是陛下对您设下的考验,试探您究竟为谁所用。毕竟如今已经让马家替我们去了边关,所有苏家军都被押在庚州,若是有变,定能尽数拿下,以绝后患。而且大宣历年赈灾都是由皇室中人牵头,如今却只有您只身一人前往,本就于理不合。到时您焦头烂额的上书让哪位皇子前来支援,便是一个值得考究的地方。另外旻王殿下赈灾济贫多年,下面不少官员是他的势力,有多少人与旻王结党营私也是陛下派您去的意义。陛下恐也会派人暗中查探,因您这么多年未曾在京城,也不偏帮任何一方,若是最后事实与您所说有所出入,陛下定会心生疑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