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盛世预兆(1 / 2)

加入书签

易京,刘备军帐内。

  看着手中文书,刘备整个人阴沉如水。虽知道水淹陈留会让他受众人诟病,但没料到影响竟如此之大。

  该死的,瘟疫早不出晚不出,偏偏水淹陈留后出现了。

  关羽红着脸愤愤不平:“大哥,咱们该怎么办,区区一营兵马能平什么叛!”

  刘备长吐一口气:“危机危机,有危便有机会。”

  关羽不以为然道:“幽州偏安一隅,北面又是鲜卑、乌桓等游牧,咱们过去就是死地啊。”

  刘备眉头紧锁看着地图,过了好半晌,他脸色变得舒缓起来。

  “二弟,去幽州不仅不是死路,反而还是绝处逢生之道。

  咱们在幽州待过一段时间,收服公孙瓒残部的话,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关羽打了好多年仗,他再也不是初出茅庐的雏鸟。

  “眼下袁绍占据并、幽、翼三州之地,外加上青州平原郡,大哥敢在幽州反袁绍吗?

  更重要一点,粮草被袁绍牢牢掌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刘备露出自信笑容:“放心吧,大哥已找到解决粮草的办法。走吧,咱们带着军队入幽州平叛。”

  ......

  随着年节越来越近,许昌城内变得越来越热闹起来,街面上的店铺鳞次栉比、游人如织。

  得益于曹博严格的管控,瘟疫对豫州、扬州并未造成丝毫影响。

  经过两三年休养生息,百姓们手中宽裕不少。他们呼朋唤友,驾着牛车、驴车带着妻儿,到附近县城里换些年货。

  许昌最大的一处茶楼,曹博带着祢衡、陈宫、杨修、刘琦等人,正在二楼打量着一切。

  “殿下,外面天寒地冻的,您今天怎么有兴致出来逛逛?”

  曹博笑着踹下杨修:“怎么,  真当孤是五体不勤的纨绔子弟?民生民生,不出来瞧瞧怎知道真实民生是啥样。”

  停顿一下后,曹博指着街面上牛车、驴车里的粮食道:

  “众爱卿看看,百姓们为了多赚一个铜板,宁愿拉几百斤粮食到许昌。”

  与秋收时的粮价相比,年节时的粮价要高一些。

  陈宫感叹道:“殿下,如果能维持许昌现状十年,豫、扬两州老百姓们,算是过上了盛世呐。”

  许昌修建虽说是甄张氏出钱,却全部由糜竺一手负责。他可谓是见证许昌从无到有,再到繁华的过程。

  “殿下,随着您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您看户部是否增添些人手?”

  “等防疫结束后,孤会将张昭、鲁肃、顾雍调回中枢,公台好好考虑他们的接手人选。”

  陈宫脑壳有些疼,一下子抽调三位太守人选,还真是令他脑壳疼。

  “主公,您抽调得太狠了吧,您就不防备着徐州的吕布?”

  鲁肃是彭城郡太守,顾雍是广陵郡太守,两地都紧邻徐州。尤其是彭城郡,算得上是曹博的兵甲基地。

  “哈哈...放心吧,有陈武在彭城镇守,吕布不会对彭城动手的。走吧,咱们去东西市场逛逛。”

  作为穿越人士,曹博很清楚掌控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曹博将粮食、食盐、铁器、茶、金银、丝绸、钱庄、典当行都牢牢控制在手中。

  至于日用品之类的行业,像什么成衣铺、杂货铺、枕冠铺、鞋铺、皮革铺、牙梳铺之类的,曹博并没有垄断它们。

  自己吃着肉,手下大臣们喝点汤不过分吧,毕竟他们拖家带口来许昌跟着他混。

  祢衡看着街面上游人如织,他感慨不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