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劲松饺子馆(1 / 2)

加入书签

仝兰芝搭乘老马儿子艾力的汽车来到火车站。

  火车站如今在行政上已经升级为火车站镇了。

  火车站是支边人来回内地的必经之地,平时一说去火车站,仿佛给人一种离老家很近的感觉。

  以往的火车站,候车室很小,也没有什么站前广场。居民大多都是铁路人居多,地方的常驻人口也就那几家机关单位的人口:像邮局,商业局,兵站等。

  ?  ?  现在的火车站,新盖了候车室,比先前的要大几倍,从站前广场向南延伸的马路上车来车往,成群结队的石油工人穿梭在马路两边。

  火车站镇已成为石油会战的大后方。

  石油工人的生活基地,建在距离火车站南三公里远的戈壁滩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

  火焰山南戈壁上的兵团煤矿,紧跟潮流转行迁徙到火车站,办起了和石油关联的化工厂。

  化工厂新建的场房和一座座高耸的烟囱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厂区外一排排平房是生活区。

  化工厂在紧邻厂区的马路西侧由北向南盖了一溜平房,专供出租给人做生意。

  铁路家属区也建起了供出租的门面房。

  仝兰芝在火车站转了一圈后,租下两间一百多平米的化工厂的出租门面房。

  化工厂盖的这一溜门面房,基本上都租出去了。开饭店的,开理发店的,开建材店的,开百货店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仝兰芝买好刷墙的涂料,请来一位四川的打工仔小曾,把粉刷的事交给了她。

  几天后,仝兰芝和梅子把小笼包店里的东西归拢了一下,装到找来的纸箱子里。雇用两辆微型车,一趟拉到火车站门店里。

  仝兰芝重新买了桌椅板凳,她深思熟虑后决定餐馆以卖饺子为主,只在早餐时卖小笼包子。这两种美食自己都能拿的下,不用额外请大师傅,这就省下了请厨师的钱。

  再有两年,劲松就该复员回来了。到时候他想把劲松留在身边,和自己一起经营餐饮店。于是,她给餐馆起名叫“劲松饺子馆。”

  仝兰芝仍旧是自己动手砌了两个灶,再砌了一面不算高的隔墙,她要打造一个透明的厨房间,她想让每一个来就餐的客人能看到美食从加工到出餐的全过程。  她还在餐馆的墙面上贴上了铁人王进喜的画像。

  她又从店铺后墙那里开个小门,搭建一小间简易的用来堆放煤炭的杂物储存间。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劲松饺子馆开张了。那天,仝兰芝把左邻右舍都请了来,免费品尝劲松饺子馆的饺子。开张的头三天来吃饺子打对折。

  实惠的营销策略加上美味的饺子,敞亮的后厨,劲松饺子馆很快就顾客盈门,生意火爆起来。

  每天早上,仝兰芝拌好饺子馅,后堂就交给了梅子。梅子一下可以擀出四张饺子皮,供得上三个打工妹包饺子。老实能干的小曾负责煮饺子。

  仝兰芝穿梭在前厅和后堂之间,笑脸迎接着每一位到来的顾客,和客人们轻松的聊着家常。客人落座后,如是男同志,她会递上一根香烟;如是女宾,她会由衷地夸赞几句,倒好茶水。然后她会如数家珍般地说:“我们店里有白菜猪肉馅儿的,大葱猪肉馅的,韭菜猪肉馅的,芹菜猪肉馅的,请问你想吃哪一种?”

  不大会儿功夫一盘,一盘盘香味扑鼻的饺子就端了上来。

  这一年的仝兰芝,已经五十八岁了。你看她那精神头,一点都不输于年轻人。

  有一天,几个身穿橘红色工装的人站在劲松饺子馆的马路上,一个人说:“你看那个小孩,像不像火箭公社那家南京小笼包子店老板的孙子?”

  另一个人说:“嗨!就是,就是的,这家劲松饺子馆肯定是那个老板娘开的,怪不得我们去她家吃包子找不到了。走,进去看看。”

  几个人走进来,看到仝兰芝以后,惊喜地说:“终于找到你了,阿姨!”

  那些人说:“这几天我们在火箭公社去吃你的小笼包子,发现你不开了。我们问旁边书店的人,才知道你搬到火车站来了。我们就满火车站找,刚才在门口认出你孙子了,这才算找到你了。阿姨!现在你小笼包子不做了?开始做水饺了?”

  仝兰芝听他们一说,抱歉地从围裙兜里掏出香烟递给几位年青人,开心地说:“感谢你们喜欢我的美食,现在只是在早上做包子。午和晚上都是饺子,馄饨。我做的饺子和包子一样好吃。今天我请客,饺子有好几种馅儿,你们要吃哪一种馅?”

  几个老顾客连连摆手说:“阿姨?不用你请客,真的,我们来新疆也好几年了,每次来你店里吃饭,都有回家的感觉。”

  梅子端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工友们顾不上说话,围坐在一起闷头吃起来。

  这些来参加会战的年轻人,天天吃大灶,时间一长不免要出来换个口味。所以化工厂这一溜出租房,做美食的生意家家都不错。劲松饺子馆的生意一天到晚,更是很少有空桌子的时候。

  在前堂做事的姑娘,不太爱说话,仝兰芝辞退了她,在门口张贴了招小广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