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实验室-17(1 / 2)

加入书签

在触碰到的瞬间,眼前好不容易鲜活的人在触碰的位置一点点的变成了单薄的碎片,消散在这个房间中。

  脑海中属于她的记忆像是被橡皮擦擦掉一样,一点点消失,先是容貌,再是名字,直到所有的记忆都被替换成一片空白。

  冯垣发现自己正茫然的对着虚空的位置伸出手。

  刚刚在干什么啊?

  房间内的场景和陈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在一点点的消散,留给他的可以继续查阅资料的时间不多了。

  回收站里面还有三个视频文件等着恢复,名字全是乱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看到。

  这个房间崩解的速度不算快,还来得及。

  冯垣回到电脑前,再次看了一眼回收站内的那几个文件,鼠标经过乱码的时候,出现了不会在回收站里出现的选项。

  嗯?

  可以直接播放的么?

  想也没想的冯垣直接点开了播放的选项,一股巨大的吸力传来,他只来得及把之前拿出来的两份纸质资料牢牢的抱在怀里,随后就是一阵头晕目眩的转移感。

  等到脚底终于接触到一点真实感的时候,冯垣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电梯内。

  这又是哪里?

  电梯内的人很多,充斥着各种味道,占据主体的,还是熟悉的消毒水味。等到彻底缓过来了之后,冯垣这才能看清周围的环境。

  不算宽敞的电梯内挤满了人,电梯上面已经显示了满载的状态,楼层数不断的向下跳着,没有在任何一层楼停留。

  自己不会刚过来就直接被摔死吧?

  冯垣下意识的想要挣扎,随后发现,处在这样拥挤的电梯内,自己身上却没有任何的挤压感。

  自己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

  这样的话,应该就是进入了刚刚点开的影像。

  低头看了一下自己拿着资料的那只手,手上的资料依旧存在。很好,资料没有丢,就是现在的形态是自己没有办法碰到自己的形态而已。

  放下心来,冯垣开始专心的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个电梯很明显就是医院内的电梯,毕竟电梯内还有着那么大一张病床,病床上躺着一个双目紧闭的病人,面色红润,实在不像是生病了的样子。

  周围其他人的穿着也都很奇怪,不论是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还是穿着常服的普通人,基本上都戴着口罩、墨镜和耳包三样东西。

  人挤人的电梯内安静的不可思议,每个人之间的交流似乎都凭借着手语或者文字,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正在观察间,电梯到达了1层。

  里面的人率先出去,冯垣顺着人流走到了外面。

  外面的人也和电梯内一样,每个人无论什么穿着都带着那三样东西,大厅内也是一样的安静。

  冯垣走到了门口处,门上贴着一张等人高的告示。

  广大市民朋友你们好:

  由于未知原因的昏睡还在继续,请各位市民保护好自己,注意防护。实时佩戴墨镜、口罩、耳包,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就近寻找观察员上报。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不要外放声音,注意保持安静的环境。

  谢谢配合。

  2019年12月31日。

  所以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不明原因昏睡而找出来的预防方法么?

  冯垣看向了一楼大厅内的屏幕,又看向了了外面车来车往的道路,是真的很安静。

  这种安静的氛围持续久了,就算是正常人也要憋疯了吧。

  徐来的资料上,出现大面积昏睡情况的时间是12月20号,十天之内就能想到一系列的方法来阻止异常的发生,已经很有水平了。

  而且看样子,这些方法属实很有效。

  如果可以一直保持的话,那么接下来就可以专心的寻找事情的起因,从源头解决问题了。

  就在冯垣思考时,一股巨大的拉扯感传来,他的视角被一下子拉到了外面的公交站。

  所以一切都得跟着录像走,那么录像的人又是谁。

  冯垣的视线在公交站的这几个人身上一一扫过,发现了3个刚刚在电梯里面看到过的人。

  录像的人估计就在这几个人之间。

  一个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身上只背着一个有些破旧的挎包,从缝隙处还能看到里面皱皱巴巴的零钱,她不可能会录像。

  下一个是一位高壮的成年男子,圆润的肚子显示出之前丰富的生活经历。由于面部特征被完全覆盖,冯垣只能从这个人双手插兜的姿势暂且排除一下他的嫌疑。

  最后一位就是一个清瘦的男子,墨镜和其他人时统一的制式。但是他带的口罩和耳包上都有着花样百出的图案,像是动漫或者游戏的人物。也不太像是能录下视频的人。

  “轰隆隆——!”

  雷声冷不丁的从头顶炸响,冯垣下意识的抬头看向了天空,天空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乌云密布,游离的电光从乌云中泄露。

  不一会,又是一阵震耳的雷声。

  旁边的人对此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没有一个人因为突然响起的雷声受到惊吓。

  看来那个耳包的隔音效果真的很好。

  正想着,远处的公交车开了过来,伴随着雨点停在了众人面前。

  刚刚看到的三个人都上了这趟公交车,冯垣连忙跟了上去,刚刚那种被拖拽的感觉他实在是不想体验第二次。

  公交车内依旧十分安静除了开车时的声音会传入耳朵,车上的所有人都保持着有些压抑的安静。

  不过这种晃晃悠悠的公交车和刚刚看到的街道布置,都和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非常相似,和实验室的那种环境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就算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科技也不可能发展的好像变了一个世界一样。

  最起码就自己已知的知识,这个世界内的材料绝对不能有那种可以很随意的控制的液态金属,这项技术在这个时间,应该只是处于实验阶段,就更别提还附带了一些其他的功能。

  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叫徐来的人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