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安史之乱内患无穷(2 / 2)

加入书签

  “在下赞同主帅大人的决定。我们边防军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巨弩是防御的利器,非常有效。”

  “对了,说到这儿,我还没有给朝廷写战报的折子,皇上和贵妃娘娘知道小宫女在边关干了这么多大事,一定也很吃惊。”

  “在下估计皇上和贵妃娘娘一定也很关心小宫女嫁出去以后的情况。你把战果夸大点儿,也许皇上一高兴赏赐给我们点什么。”

  “但愿如此。我们不用夸大其词,皇上和贵妃娘娘看到了也一定惊喜。”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赵主帅的这份奏章还没走到长安城,安禄山和史思明打着清君侧、讨伐国贼杨国忠的旗号公然反叛朝廷,并率20万虎狼之师离开范阳,第一个攻打的目标是洛阳。

  武则天曾经迁都洛阳,所以洛阳又称东京。与此对应的长安则称西京。安禄山必须打下洛阳之后,才能攻打长安。而他攻打洛阳又必须拿下沿途各州县,其中就有常山。

  镇守常山的颜杲卿虽然是安禄山的属下,也是安禄山亲自提携的太守。而他更是大唐的忠实臣子,绝对不会跟着安禄山反叛朝廷。

  当他知道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举兵反叛朝廷后,他同颜真卿一起联络附近几个州县忠于朝廷的兵马,夺回了已经被安禄山占领的赵州、巨鹿、广平、河间等地。

  安禄山得知此消息后勃然大怒,派史思明率领叛军攻打常山。史思明将常山城团团围住,使其失去同外界的联系和供给。

  颜杲卿亲自登城同士兵们一起守城,终因箭尽粮绝失守。史思明攻进常山城后,颜杲卿带领家人和士兵同叛军进行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史思明劝颜杲卿投降,遭到颜杲卿的怒斥!史思明又以杀其亲人相逼,颜杲卿闭目不理。

  叛军当着颜杲卿的面杀害了他的儿子、侄子,而他死不投降!

  史思明拿颜杲卿没办法,把他押到了洛阳交给安禄山。

  安禄山一见颜杲卿就大骂:“老子重用你、提拔你,你不但不感谢老子,反而同老子作对!老子看你是不想活了!”

  颜杲卿并不示弱,反讥道:“你小子原本是营州一牧羊奴,大唐天子洪恩浩荡让你小子大富大贵,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恩将仇报竟然反叛大唐天子,我为什么要同你这样猪狗不如的畜生为伍?我恨不得砍了你的狗头以谢皇恩!”

  安禄山明白劝降没用,便令手下将颜杲卿绑在天津桥的柱子上将其千刀万剐致死。

  颜真卿得知这个消息后,万分悲痛,率领附近的大唐忠臣和义士顽强抵抗,死守平原城。

  而此时正是叛军气焰最嚣张的时期,安禄山的大军席卷中原大地,却攻不下一个小小的平原城。

  安禄山久攻不下平原城只好撤军。而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不服气,亲率一万兵马前来攻打平原城。

  颜真卿一面坚守城池,一面派人给魏卓卿送信儿,让他做好坚守粮仓的准备。若粮库被攻下,宁可把粮食烧了也不给叛军一粒。

  平原城有护城河,且城墙又高又坚固,史朝义率兵强攻多次都没有攻进平原城半步,便将平原城围困起来,妄想困死城中军民。

  而颜真卿早有准备,城中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战备物资,坚守半年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史朝义的一万兵马每日消耗大量粮草,同颜真卿耗是耗不起的。

  “报——”

  “讲!”

  “报史大人,平原城西北方向有一大山,山中有一条沟叫大花沟,沟里有一座皇帝老儿的粮库,储存的粮草够十万官兵吃一年。”

  “哈哈!天助我也!集合卫队,赶上马车去拉粮食!”史朝义亲自带兵前去攻打粮仓。他以为拿下一座粮仓是小菜一碟手到擒来的事。

  可是,当他带着卫队来到山口时傻眼了:这条山谷太狭小不说,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如果有守军在此,进得去怕是出不来的。

  他不敢贸然攻打粮仓。在山口安营扎寨,并派出几路探子寻找其它进入粮仓的道路。

  自从安禄山反叛朝廷以后,魏卓卿就在山口设置了一个临时驿站。一是接待那些被叛军打散的朝廷官兵和义士,把他们安置在粮库,充实库兵的实力;二是作为粮库的一个前置哨,提前掌握敌情。

  当史朝义带兵前来攻打粮库时,早被临时驿站的人发现,立即撤回粮库,并向魏卓卿报告敌情。

  魏卓卿现在不但兵强马壮,粮食充足,武器充足,依靠有利地形死守粮仓,决不能给叛军一粒粮食。

  弓箭手都占据了有利地形,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而史朝义并不是蠢猪,他不会拿自己的实力去冒险。

  他派出去的探子回来报道,经过四处打探,进粮仓的路只有这一条,这条路上还有不少关卡,并有库兵把守易守难攻。

  “胡军师有何高见?”史朝义实在没招了便问他的军师。

  “将军有何打算?”

  “我们派重兵把守山口,让他们不得进出,用不了多久就把他们困死在这里了。”

  “将军此言差矣。”胡军师说道,“这里面是一座粮库,守军有吃有喝,我们如何困死他们?”

  “嗨!我忘了这里是粮库。我们被饿死了,他们也没事。军师有何高见呢?”

  “不能战就劝降。如果守库官儿能降便省了我们许多的麻烦。建议派人带去将军的亲笔劝降信,封以高官、许以重金,我不信他就不动心。”

  “嗯,这倒是个办法,那么军师认为派谁去比较合适呢?”

  “如果实在没有人选,老夫愿往。一来老夫可以试探库兵的虚实,二来老夫的三寸不烂之舌连鬼都能哄得滴溜溜地转,还怕说服不了他?”

  “此重任非我的大军师没人能当,就辛苦大军师一趟,我派卫队护送你去。”

  “不可兴师动众,那样显得我们不真诚。给老夫找一头小毛驴,老夫一人进山即可。”

  “你一个人去?绝对不行,怎么也得给你派个随从吧?这可是山路,你的年纪这么大,路上得有人照顾,派谁跟你去?你自己挑。挑一个听话勤快、又会些武功的军士。”

  “在下遵令!”

  第二天,胡军师带着一个随从,骑了一头毛驴上路了。

  一路上他都在观察道路两边的地形地貌,心里想:“幸亏史朝义聪明,没有盲目进攻。这样的地形只对守军有利,对于进犯者只有死路一条。”

  当他经过一个水坝时,看到许多鸭子和鹅在水中觅食嬉戏,却看不到一个守卫粮仓的士兵或哨兵。

  他不知道,这条路上没有明哨,都是暗哨。他同随从的一举一动都被暗哨监视着。

  当他来到山门前,山门自动打开,一士兵对他说:“胡明大军师,我们魏卓卿大人等着你呢,快快请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