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元春侍寝(1 / 2)

加入书签

轩辕珏虽然准许高欢带着两个儿子出征,但是该派的侍中、参军和司马一个都没有少。

  这是制度,就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侍中卢俊义;

  参军赵普;

  司马曹仁。

  卢俊义是梁山旧将;

  赵普过去是赵匡胤的军师;

  曹仁是曹操的堂弟。

  轩辕珏这样安排,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衡。

  但是他们又各有各的职责,不会相互掣肘,甚至于想掣肘都做不到。

  沙场之上,仗怎么打,兵怎么用,一切都是高欢说了算。

  侍中、参军和司马,都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不得干涉指挥,更不得在战场之上没有高欢的将令擅自调动一兵一卒。

  卢俊义的主要职责是接收朝廷将令,署名之后转给高欢,并随时了解军中状况。

  将令之上没有侍中的署名,将令就是无效的。

  侍中就接受朝廷将令并署名这一条,主将谋反或者是拥兵自重这一条就几乎不存在;

  赵普协助高欢用兵,并且将高欢的整个用兵方略全部记录在案,以备查询;

  谁立功,谁受赏,谁升职,那都由曹仁推荐,最后吏部核准,交给轩辕珏批准。

  这样的话,一支军队中的四个军事长官,谁也休想在军队中拉帮结派。

  至于高欢的那些心腹兄弟,轩辕珏命令他们做高欢麾下五千人马的军事主官,原军事主官全部出任他们的副职。

  高欢、卢俊义、赵普、曹仁、高澄、高洋和高欢的那些兄弟们第二天就离开了京师,直奔太原。

  高欢去太原如果不带上卢俊义是调不动山西境内汉军的。

  就算高欢向山西兵马统制出示了轩辕珏调兵的将令——因为调兵的将令不由高欢出示,而是该卢俊义出示——他也调不动山西的一兵一卒。

  必须是高欢所部的侍中卢俊义向山西兵马侍中出示轩辕珏的调兵将令,然后再由山西兵马侍中向下传达将令,层层侍中接令,汉军才会服从调遣。

  不然,从原则上来说,山西的所有将领都可以抗令不遵。

  甚至可以怀疑高欢是在假传将令,图谋不轨。

  高欢走后十天左右,贾诩的信使到了京师,通过把守城门的把总、千总,层层将贾诩的归降信,传到了轩辕珏的手中。

  轩辕珏一看是贾诩的书信。

  我的个乖乖,差点没有喜出屁来。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在抽邬思道的时候轩辕珏想的就是抽贾诩或者是郭嘉,没有想到贾诩竟然在这里。

  轩辕珏又埋怨自己,《三国演义》是白看了,怎么就忘了贾诩是董卓的部下呢?

  轩辕珏为了表示自己对董卓余部的热烈欢迎,首先是自己亲自接见了这名信使,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然后又赏赐了白银五百两,并且在所住馆驿享受知府级别的待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