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倭寇撤军(2 / 2)

加入书签

  至于刘牢之,那就更好说了,从实质上说,他是没有投降的,他属于俘虏,给他个没有实权的高官,他也不能有什么话说。

  至于他的儿子刘敬宣,让他和刘裕共掌北府军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是方腊和李自成一旦接受朝廷的招安,那就不能马虎。

  在抗倭最艰难的时候,是方腊出兵援助,才稳住了战局,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汉军,避免了陈庆之的败亡;至于李自成,他的功劳丝毫不比方腊小。

  因为是他派兵袭杀了桓玄。

  如果没有李自成的部下杀了桓玄,轩辕珏现在绝对不敢让岳飞向湖广向武昌进军。

  就算岳飞再能打,大汉帝国现在也绝对不具备双线用兵的实力啊。

  如果给侯景和刘牢之安排了高官,那给他们两个安排什么?

  所以,官制必须要动一动。

  至于军制那就更要修订了。

  现在的汉国内就已经有了大汉铁血近卫军和北府军,一旦方腊和李自成再接受了招安,那就有了明军和闯军。

  这样五花八门的军队番号就给军队的分裂埋下了祸根。

  军队分裂,也就意味着大汉分裂。

  所以军队的番号必须统一,全部统一在大汉铁血近卫军这一杆大旗之下,就是羽林军这个番号轩辕珏也准备取消。

  如果都统一在了一杆大旗之下的各路人马那编制的番号就只能用一二三四五来代替了。

  这样的整编各路人马他们能够接受吗?

  现在邬思道不在身边,贾诩也不在身边,没有人给他轩辕珏出主意,虽然有诸多的想法,却也不敢贸然实施。

  如果方腊和李自成不接受招安怎么办?

  金陵城中。

  侯景的府邸如今是轩辕珏的行在。

  在临时充作轩辕珏处理公务的侯景的书房中,轩辕珏问司马懿道:“太傅,你觉得方腊和李自成会接受招安吗?”

  “陛下,无论他们是否接受招安,朝廷现在要消灭他们都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刚刚招抚了北府军,就让北府军去消灭方腊,此乃驱虎吞狼之计也。无论是北府军吞了方腊,还是方腊败了北府军,对于朝廷而言,都不能说是坏事。”

  轩辕珏摇头道:“太傅,你说得不对。”

  “请陛下指教。”

  “朕是皇帝,那就是金口玉言,朕说了驱逐了倭寇之后就撤回江北,那就必须言而有信,现在朕在金陵城,那是因为侯景‘请’朕来的,岳飞向湖广进军,那是桓玄勾结倭寇,至于方腊和李自成,他们不仅在朝廷和倭寇血战的时候没有袭扰朝廷,反而是出手相助,如果朕让接受招抚的北府军去打他们,那朕岂不是成了言而无信的皇帝?这是自毁威信啊!”轩辕珏想了想道:“这样吧,北府军西进,暂时接受岳飞节制,收复湖广;另外你去问一问陈庆之,他向方腊借了多少粮食,朕加倍偿还。得人心者得天下,这绝对不是一句冠冕堂皇之语。”

  对于轩辕珏的决心和信义,司马懿生出了一种自惭形秽之感,拱手道:“微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