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人报的第二次专访(1 / 2)

加入书签

陆寻回归并没有打破校园的平静。

  自从高一开始,陆寻的名气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蹭蹭蹭的往上窜,一开始他们还会因为陆寻而激动不已,但是现在,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有些免疫。

  高三的任务繁重,陆寻来不及感受校园的变化,就得立刻投入紧锣密鼓的学习中。

  好在高三大部分的上课时间都是在复习,所以一段时间的缺课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此时的网络上,有关于他的热度仍然没有消弭。

  自从上次张元清发了一篇关于《活着》的赏析后,他在大众范围内的认可度直线上升,名气也是蹭蹭蹭的往上涨。

  这让他们的老对头看不下去了,清华文学院的院长也赶忙发了一篇赏析,如同孔雀一样展现着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复交等一众高校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下场发帖,一场看不见任何硝烟的明争暗斗再次开始。

  各大高校的文学系学生们纷纷遭殃,他们的作业都被换成了有关于《活着》的赏析。

  文学赏析他们不是没做过,但是问题是《活着》这本书属实有些变态,可以说每看一次,就得被陆寻刀上一次。

  他们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大吐苦水,活着的热度再一次暴涨。

  在陆寻的光环下,原本属于明星们的光辉都被掩盖了不少,不少流量小生拼了命的也挤不进热搜,各大娱乐公司的钞能力也再一次失效。

  大部分的宣发根本守不住热搜头条,前脚刚付的钱,后脚头条就被陆寻给抢走了。

  不仅是热度,就连歌曲榜单也被陆寻的几首歌曲霸占,老歌有童话,新歌有夜空中最亮的星。

  词曲人们纷纷吐槽,说陆寻是一个六项全能的鬼才。

  他虽然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上一直有着他的传说。

  过了一段时间后,陆寻的热度终于下降了不少,娱乐公司们纷纷喘了口气。

  可还没等他们屁股坐热乎的时候,两条惊爆眼球的消息再次传来。

  第一条是:《活着》首周销量成功破亿,创造了文学类作品的全新纪录。

  第二条是:《活着》成功获得了意呆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的提名。

  这两条消息一出,所有人屁股都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大量国人心中依然是认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这样的风气在所谓的高知分子和文艺青年中格外盛行。

  他们的言语中大多带着对国内的不满以及对国外的盲目崇拜。

  陆寻厉害吗,厉害,但是他们并不会承认,反而会不断的从任何角度去打压贬低陆寻,为的就是在大家面前展现出自己那与众不同的一面。

  即使他们的言论会被许多网友反对,甚至会因此遭受谩骂,但是他们依然不在乎,不仅不会收敛,反而会滋生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奇怪心理。

  之前一直对着陆寻唱反调的就是他们,不仅质疑起矛盾文学奖的含金量,甚至还把陆寻当成官僚主义下的畸形产物去抨击。

  此刻陆寻获得最高奖项提名的消息一传来,可算是给了这群人狠狠的一耳光。

  陆寻的粉丝们也开始逐步反击起来。

  “之前是谁说陆神的作品只能在国内获奖的?给我出来看看,这是什么?”

  “就是就是,每天都要跳出来叽叽歪歪,比苍蝇还要烦人。”

  “我觉得跟这种人就没什么好说的,直接开骂就行了。”

  “你们神气什么,又不是获奖了,就拿了个而已,能不能获奖还两说呢。”

  “就是就是,我看啊,陆寻还是别过去丢人现眼了,老老实实的呆在国内自娱自乐吧。”

  “你们这群牧羊犬,是真的下贱,我真心想知道,你爸妈当初生你的时候是不是把婴儿丢了,把胎盘养大了?”

  “牧羊犬还有父母?我之前看过他发了一篇帖子,说什么外国人长大后都会独自生活,然后他就把他爸妈给赶出家门了。”

  “哈哈哈,笑死我了,还真有这种又蠢又坏的人啊?”

  ...

  网络上吵得不可开交,陆寻也忙得有些手忙脚乱。

  自从签售会结束后,他每天收到的讲座邀约和媒体采访甚至比他每天收到的情书还要多。

  除此以外,各大出版社也在纷纷打探着陆寻下一步的动向。

  一本仙剑一本活着,两本书籍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出版产业链上的人们。

  现在的陆寻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只疯狂下蛋的金鸡,谁要是能拿到他的出版权,谁就能挣得盆满钵满。

  除此以外,陆寻还要忙着将书籍翻译本从系统中抄写出来,能卖多少本他不在乎,但是重要的是这本书带来的影响力。

  至于意呆利的文学奖,那至少也得等到十二月左右才会颁奖,他暂时不急。

  现在要忙碌的事情是人报和央视的专访。

  这一次的采访规格相当的隆重,不仅仅是采访陆寻,甚至还要采访陆寻周围的人,从校长到老师,从家人到同学。

  不过与其他采访不太相同的是,陆寻对这次采访拥有很大的自主权,里面的每一句话,采访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陆寻同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