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烟雨御马镇(1 / 2)
在绵州市住了一晚上,次日上午,方言告别了各位市领导,在梁荣光和张跃的陪同下,向晨阳县进发。
临近晨阳县城,细雨如丝,天色渐暗。车队在雨中行进,宛如一幅水墨画。
“前面就是进入县城和去御马镇的岔道,我建议咱们先回县里休息,等雨过天晴再去御马镇如何?”张跃开口询问。
梁荣光也点头认同。
方言看了看车窗外的朦胧,呵呵笑着说道:“雨中回乡,别有一番滋味。时间紧张,我们就直接去长岭村吧。”
明白方言的意思,张跃用对讲机指示头车驶入御马镇。
与往昔大不相同的是,曾经那些杂乱无章、随意堆砌摆放之物已然不见踪影;昔日门口那令人掩鼻皱眉的厕所亦已悄然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农户门前平整光洁的水泥路面。道路两侧的水沟内,往日堆积如山的垃圾亦不复存在。
此刻,村道两旁的村落宛如沉睡中的孩童般宁静祥和,又似深闺处子般清幽静谧。它们默默地伫立于这细雨阴霾的天空之下,静静地承受着大自然的涤荡与洗礼。
方言欣慰的点头,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张大哥是个干实事的好领导呀,能把小事放进眼里,就能做好大事。什么是大事,关乎老百姓生活上的事就是大事。”
听了方言的赞扬,张跃不好意思说啥。梁荣光却笑着说道:“就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张跃被各市县嘲笑,他们都把张越叫婆婆书记,说他没本事引资挣大钱,只能在家里做家务。”
张跃也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冤枉呀,这里山高水长,矿产资源匮乏,交通疏散单一,跑到这里建厂子,图个啥子嘛?
虽然我们没有矿产资源,但是我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嘛。我研究了国外很多类似的地区,挖掘地域文化,做好特色的乡村旅游,也是个发展的路子。”
张跃的话,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方言的心,也为他在南域岛屿开发上打开了一扇窗。
他对张跃更加的看重和赞赏。于是,他呵呵笑着说道:“不愧是教授书记,学以致用,这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思路。一味地跟上别人盲目的大干冒进,学再多的知识都是大老粗的野路子,最终上不了大台面。只有做好了别人都做不了的事,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造福了一方百姓,这样的官员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我们有上万和岛屿,就缺这样因地制宜的人才呀!”
方言话音刚落,梁荣光沉重的说道:“如果每个领导都有你这样的眼光,这个世界就太平了。你知道吗,晨阳县的GDP在全市垫底,市委领导们很有意见。如果今年下来,经济水平再没有起色,张跃就危险了,说不上他真要到市旅游局养老去了。”
梁荣光话音刚落,张跃长叹一声,接口说道:“一帮鼠目寸光之辈,和几个GDP相比,环境保护才是大事,这种山大沟深的地方,你再折腾也是白搭,只有顺应自然,引导新型产业发展,晨阳才能长久才有出路。如果他们看不上我,我就辞职自己创业去…”
听了张跃的言论,方言有悲有喜;张跃的处境让他悲观,如果张跃辞职,有可能说服他去南域,这让他欣喜。
远远的看到一个龙门古牌坊,上面雕龙画凤,两旁街道房屋青砖绿瓦古香古色,矗立在蒙蒙细雨中,一幅岁月沧桑的浪漫。
车缓缓行进,映入眼帘的是“御马古镇”四个恢宏磅礴的木雕大字。
这样的场景,方言在某个旅游景区好像见过,他兴奋的对张跃说道:“真漂亮!让车队停一下,我下去看看。”
车队缓缓的拐在路边停下,方言急不可耐的下了车,张跃急忙拿出两把伞追了出去。
见方言下车参观,苏颖盈也按捺不住心中喜悦,随手拿了一把伞,从另一辆车里下来。
方言站在镂空牌坊前不住的称赞,苏颖盈拿起手机为他留下了几张纪念。张跃站在身旁不断的指指点点为他解说着什么。方言心情非常愉悦,张跃要给他打伞,都被他拒绝了。
就见他,欣慰的说道:“张书记,我替御马镇的父老乡亲感谢你!你的到来,让御马古镇复活了,也让御马镇的老百姓心里有了荣耀。”
听到方言的肯定,张跃心里很感动,他动情的说道:“这是个好地方,我翻阅了地方志才知道,御马镇不但历史悠长,名人辈出。而且还是个茶盐古道,是兵家入蜀的必争之地,也是汉武帝亲封的培育御马地方。这样的优势不能被发掘出来,造福地方老百姓,真对不起自己的这个官身。”
穿过涣散一新的古镇街道,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展现在众人眼前,这就是通往长岭村的唯一道路。
方言记得,这条路以前沙土铺成的,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下雨天提心吊胆的,一不小心,车就有可能滑进沟里。
就听张跃说道:“这条路能修成,要感谢康书记。你走后,他来过一次晨阳县,视察过长岭村。看到现代化的养殖加工厂即将建成投产,再看看这坑坑洼洼的道路,他当即勒令省交通厅拿出修路方案,划拨资金。三天后,这条路就开始动工修建了。”
张跃很欣喜,方言很感慨。他心里对官员们有了一个更直接的观点,一种是求平安混日子的;一种只为升官发财的;还有一种是做事实的,这种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张跃算一个,康永年也算一个。
十几分钟后,汽车进入长岭村,还是一个高大的门口,精致的铁艺门楼前面,“长岭村”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醒目大气。
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它们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在这些小楼之间,有一条宽阔而平坦的水泥路,宛如一条玉带般贯穿其中。
此时,天空中飘洒着蒙蒙细雨,使得整个场景都笼罩在一层轻纱般的雾气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氛围。透过雨幕,可以隐约看到远处靠近山坡的下方,一片片鲜艳亮丽的蓝色屋顶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屋顶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再往近处看,那一排排整齐的建筑物清晰可见。它们风格统一,线条简洁流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每一栋建筑都显得庄严肃穆,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烟雨迷蒙的背景下,这些建筑更显古朴典雅,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听到汽车的轰鸣声,村民们都纷纷站在二楼阳台上观看,有几个老大爷走出了大门,顺着水泥路看了过来。
见惊动了村民,方言对梁荣光和张跃说道:“车队就停在路边,你们都上车等一会,我在村里走一走看一看。样这的生活,就是我小时候梦寐以求的生活,我想亲身体验一下,还望两位大哥多多担待。”
梁荣光和张跃相视一笑,递过一把伞,张敏呵呵笑着说道:“你就尽情的体验吧,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陪你看看家乡的变化。”
苏颖盈见方言要步行过去,急忙从车里下来,开心的跑了过来,钻进方言的伞下面。
门口出来的村民越来越多,方言撑着伞带着苏颖盈,慢慢的向前走着。
村民中有人认出是方言,就听一个老大爷惊喜的喊道:“是言娃子,是言娃子回来了!”
刹那间,居民区沸腾了,就听到大铁门,咣当…咣当的响个不停,不一会水泥路上站满了人。
人群快速的向方言两人移动,老远就看见老支书被人搀扶着,走在队伍的最中间,旁边有几个老大爷老大妈,不停的絮叨着什么。几个年轻后生冒着沥沥细雨,脚步轻快的迎上了方言两人。
有点面熟,但都叫不上名字。方言不认识人家,不代表人家不认识方言。一个年龄有二十几岁的后生,率先走到方言面前,回过头对着后面的人群,惊喜的叫道:“三爷爷,真是小言,小言回来看我们来了。”
接着,他向方言伸出两只手,热情的说道:“方言,欢迎你回家!我是张柱子呀,咱们小学同过一个班的,“板子专业户”,你忘了吗?”
张柱子,方言真没印象了,但是,“板子专业户”,方言能没有印象吗,个头最大学习最差,每天不挨老师几板子,自己心里不踏实,老师心里也不甘。
方言哈哈大笑,把伞递给苏姐,双手握住张柱子的大粗手,使劲的摇晃起来。张柱子开心的咧着大嘴笑道:“你是咱们班最有出息的,两步就跳到初中了,我们大家都佩服你,也都很感激你,都盼着再能见到你,今天终于如愿了。”
看着身边几个都面熟,方言知道,这群家伙应该就是小学一年级时,老师眼里得落后分子,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一群货。
方言一一和他们握手寒暄。一个小女生羞涩的握了握方言的手,开心的说道:“我是甘红莲,咱俩坐同桌,我天天抄你作业,替你打扫卫生的那个,你还记得吗?”
这种糗事被爆料出来,苏颖盈一脸的诧异。方言开心的说道:“咋能不记得,你每天从家里偷煮鸡蛋给我吃,这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群人正笑闹着,一群老人终于走了上来。就听老支书叫道:“大柱子,你个混球,言娃子刚回来,还不赶紧请到屋里坐。”
一听三爷爷的怒斥,大柱子尴尬的说道:“我们见到小言,一高兴都忘了。”
方言赶紧上前扶住老支书,转身又和乡亲们问好。笑着说道:“好几年没有淋到雨家里的雨水了,真舒服!三爷爷,您老身体还好吗?”
在一群絮絮叨叨,熙熙攘攘声中,方言走进了老支书的家。干净整洁的门厅,小院子里,花红柳绿,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进入一层客厅,宽敞明亮,木条沙发木制茶几,擦的一尘不染。冰箱彩电一应俱全。厨房里通上了沼气,干净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