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藩王集团(2 / 2)

加入书签

  “既然长生先生预知了这一切,大哥之病患不足为虑,将来定能稳稳当当继承爹的大位。”

  “我等做弟弟的必定全力支持大哥…”

  一众弟弟也纷纷表态,支持大哥。

  兄友弟恭的场面让朱元璋心情又好了几分,老四说的对,一切都还没发生,那又何必置气!

  马皇后带着期许问道,

  “后生,我儿朱棣登基后如何?可算好皇帝?”

  朱元璋在内的众人纷纷竖耳聆听,他们也想知道。

  “回娘娘,燕王登基后,对外开疆拓土,万国来朝,对内体恤百姓,乃真正的雄主,后人敬称永乐大帝,与秦皇汉武比肩。”

  “好,好,好!”

  朱元璋兴奋起身,来回踱步。

  一众兄弟惊叹不已,四弟竟然能与秦皇汉武比肩!

  朱棣愕然,他都不知道能有如此评价,毕竟这时的他才20出头。

  马皇后激动的难以自持,以手舒缓剧烈起伏的胸襟,

  “我儿竟是如此优秀!”

  “快,后生,快给咱说道说道这永乐大帝的生平。”

  “永乐朝新立,因为数年战乱,民生艰难,为此永乐大帝不得不违背祖制下令开海。”

  “其贴身太监马和,后被赐名郑和,被委以重任负责开海一事。”

  “郑和不负众望,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开海事业,七下西洋,无数次九死一生,带领船队走了大半个世界。”

  “此举为朝廷赚取了大量钱财、稀缺物资,同时也以实力征服了不少不服管教的小国,将大明国威名扬四海,周遭小国纷纷纳头来拜。”

  “征安南,安南此地粮食一年三熟,为大明增添一方巨大粮仓。”

  “迁都北平,促进了南北文化融合,发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此北平成了华夏的都城,至少以后近千年皆如此。”

  “巨资编撰《永乐大典》,将古今百家文献汇集,可谓重视祖宗文化瑰宝。”

  “五征漠北,三次犁庭扫穴,打的异族闻风丧胆,不得不西迁。”

  “整顿京营,重视火枪,火炮发展,单独成立专持火器的神机营。”

  朱樉,朱棡,朱橚纷纷喜形于色,不约而同夸赞,

  “老四好样的!”*2

  “四哥真厉害!”

  朱标高兴的同时又扪心自问,自己若在那个位置,绝难做到如此壮举!

  朱元璋口水都流出来了,同样是皇帝,自己这个老子比好大儿差了几条街。

  朱棣此刻再三克制内心激动,毕竟不是现在的他。

  马皇后直直望着朱元璋,老朱被盯的又羞又恼,囫囵喝了口茶水,这才语带尴尬说道,

  “妹子,这个再议,再议…”

  开玩笑,他总不能立刻罢免了朱标吧?

  朱元璋此刻奋发图强,总不能叫儿子比下去,必须作出点成绩来,放下对陆长生的芥蒂,和煦发问,

  “长生小子,依你之见,我大明如今当从何抓起?”

  陆长生凝眉思索,也不枉费自己口水一箩筐,老朱也想上进了。

  “拔苗助长很容易适得其反,比如先进的火炮,蒸汽机之流,非得是有可靠的皇权继承制度,军武制度,商业制度,专利法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才能妥善分配。”

  “否则难保不被有心人利用,后患无穷。”

  众人齐齐点头,没有吕氏说不得还有王氏、方氏,尤其那些个士大夫…

  “陛下开国后一直忙于镇压叛乱,真正稳定也就这几年功夫,而且大小天灾还是有的。”

  “所以百姓仍然很苦。”

  “而百姓艰苦,没有消费能力则商业不活,无论商税还是田税直接关系国库收入,国库无银则大基建无法作为,没有大基建,工匠也难发挥特长,社会要进步,靠的就是工匠的创造力。”

  “最重要的目标是打破数千年来的农业立国政策,走上工业强国的道路。”

  “以陆某看来,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藩王新制度,既避免了之前谈论过的藩王们吞噬国库、与百姓抢地的弊端,又能带头给天下商业运营立个榜样。”

  朱元璋一脸期待,

  “哦,新的藩王制度么,好,长生小子,快快道来!”

  涉及自身利益,一众皇子们纷纷聚焦陆长生。

  “陆某称之为‘藩王集团’。”

  “初始毕竟皇家子嗣不多,为了搭好这集团的架子,无需考核。”

  “众多藩王中推选5位或者7位,亦或是更多的单数,成立董事局。”

  “藩王集团专司经营那些不能把持在百姓手中的特殊行业,一种是投资极大而单体利润极其微薄的行业。”

  “比如将蒸汽机放大数倍,后挂数丈长的拖厢,一个车头可拖挂数十节车厢,一次可运载成千上万人,数十上百万斤货物,一个时辰可行驶120里以上,并且日夜无休。”

  “这样的车称之为火车,必须行驶在铺设两条铁轨的路基上。”

  “如此的运载能力,既可承担民间商贾的托运,又可提供载客出行的车厢,还能充当百姓异地投递信件与物品的渠道。”

  “源源不断盈利是必然的,但全国范围内一条条铁路的架设投资也是巨大的,此举战时可为行军所用,常规时间大大缩短了天下人、货的出行周期,利国利民。”

  一众藩王心头火热,这玩意看起来投资很大,但若叫他们藩王们执掌,那源源不断的收益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老朱是个极为睿智的人,种种好处其实无需陆长生多赘述,已是了然于胸,

  “长生小子,你继续说!”

  “刚才说的只是其中一种特殊行业,还有一种是必须为国家掌控的战备物资,比如盐、矿藏等。”

  “陛下起家前就清楚知晓私盐的危害,不但肥了一帮硕鼠,而且他们本就是灰色地带的一群人,对国家统治,对百姓安居乐业都存在隐患。”

  “这盐就必须收归国家,由藩王集团全权运营,而藩王集团到底是想赚取暴利,还是图生生不息的微利,让百姓都能放开来吃盐,那就是皇家的事了。”

  “之前就说过,天下弄不好,皇家后生子孙再多,终有灭绝之时!”

  “藩王集团的利益并非全部由藩王们分润,而是与皇帝定好分成,只有这样,皇帝与藩王们才能一条心将这营生搞好。”

  “说实话,这样的利润真的非常大,随着工业开放,会大到难以想象。”

  “藩王们则不再需要去封地,也不用持有任何土地。”

  “藩王集团上有德高望重的数位董事共同执掌的董事局,一应大事都投票决定。”

  “之下各种要职,皆可以考核的方式实施。”

  “皇家后世子孙在指定的年纪,每人一辈子可以有两到三次考核机会,无分嫡庶,一家可以有多人进入,依成绩可给于亲王、郡王等等头衔,如同科举。”

  “而这些爵位就是他们分润藩王集团利益的凭据,当然平日在藩王集团担任职位另有月饷。”

  “至于那些不学无术,实在考不上的,至多给于他们优先进入底层岗位就职的机会,却不享受分红。”

  “藩王集团的管理层各种条例,陛下与诸位王爷可以好生商量,陆某不再赘述。”

  “但最重要的是藩王集团的基层。”

  “必须成立劳工的工会,由一些德高望重的底层劳动者担任。”

  “并给与工会团足够的尊重,甚至能参与董事局的议会。”

  “诸位一定心生疑惑。”

  “藩王集团实则就是个巨型作坊,未来民间也会有大量类似的营生有样学样。”

  “诸位如何对待劳工,那些人必然有样学样。”

  “藩王集团本就是稳赚不赔的营生,而劳工又是集团的基石,诸位又岂能贪图多赚些血汗钱而亏待他们。”

  “若天下人有样学样,那劳工岂不又变成如今那些可怜的匠人?”

  “天下奸诈之人会贪心挖大明墙角,但诸位能吗?”

  “所以陆某才说,藩王集团必须给天下人作出榜样。”

  众人齐齐点头。

  “工会那些被大众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之辈,自然是要不畏强权,尽量为劳工们争取福利的。”

  “诸如每日工作时长,干的好又如何提升待遇或晋升岗位,枯燥无味的劳作之后,如何组织他们学习,娱乐等,因为劳作过程中受伤或殒命,当如何赔偿;”

  “最重要是退休制度。”

  “当一个劳工勤勤恳恳工作半辈子,到了一定年限,可让他们回去颐养天年,但照样发放月钱,不过可以按其在职时的半数左右发放,此类细则有待将来逐步完善。”

  众人有些不解,不干了还要给钱?

  “诸位要适应!”

  “咱们前面说了,连皇帝都要适龄禅位,那官员呢?”

  “随着教化天下,百家争鸣,真正实干型人才会越来越多。”

  “那些重要岗位,岂能由垂垂老者占据?”

  “如果一个国家的重要岗位都是老年人,那只能说明这个国家后继无人!”

  朱元璋点点头,这点他认。

  “皇帝禅位后就不给他用度了吗?同理,辛苦半辈子的大臣呢?”

  “所以藩王集团的董事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诸如3-5年投票一次,那些碌碌无为者不下来作甚?那些坑害集团利益的人不惩处作甚?”

  “只要竞争无处不在,身边的其他人才可能人人都是监察御使,社会才能有创新的动力。”

  “也只有退休制度,才能体现国家的仁慈与道义!”

  朱元璋点点头总结道,

  “长生小子,你说的这个藩王集团,咱懂了,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正如你所言,其中具体细则,还需反复商议。”

  马皇后笑眯眯递过来一盘薄瓜,

  “后生,来尝尝。”

  “也真是辛苦你了,为我朱家江山操碎了心。”

  “娘娘客气了,咱们都是为了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