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梦断淇水(1 / 2)

加入书签

因收到诸葛亮寄来的战书,曹叡招司马懿、田豫、秦朗诸将议事。

    帐中,曹叡将战书交于诸将,问道:“诸葛亮来信,欲三日之后,渡水至淇北,与我军约战。不知诸位将军可有高见?”

    诸将陆续传阅书信,神情各有不同。

    秦朗读完书信,欣喜说道:“陛下,今与贼列阵近水,此乃久持之计,我军难以速度取胜。今移阵退却少许,使汉军得渡淇水,决分胜负,将有利我军矣!”

    说着,秦朗谋划说道:“我军可佯装退却,令诸葛亮率部渡河。待其半渡之时,我军率部击之,可大败敌军,扭转当下之困局。”

    司马懿紧促眉头,说道:“陛下,诸葛亮之所以拒守不战,非其兵马畏我,实因诸葛亮诡计多端,深晓我军兵粮紧缺。今来信求战,其中多有蹊跷,我军当不可轻信。”

    与诸葛亮交手这么多次,司马懿早已了解诸葛亮的用兵手段,其最经常使用的计策,便是抛出鱼饵,以换取敌人的上钩。

    今鱼料或许就是秦朗口中的半渡而击,但鱼料之后的鱼钩为何物,司马懿尚未明白是什么。

    听着司马懿这般言语,曹叡转头看向田豫,问道:“国让有何不同之见?”

    田豫沉默半响,说道:“今兵粮短缺,若是不战为之奈何?”

    田豫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当下形势摆在那,若是不与诸葛亮约战,以当下兵粮储备情况,可支撑不了多少。换句话说,今战与和的主动权不在他们手上,而是在诸葛亮手上。

    战争的优势永远是属于掌握主动权的一方,以诸葛亮五伐关中为例子,虽说诸葛亮打得司马懿闭寨不出,但从另一方面可以透露出,当时战场的宏观形势不属于诸葛亮掌控。

    因为凡是掌握战争形势的一方,拥有何时何地与对手交战的权利,激将计反而是掌握不了战场形势,不得已所行的计策。

    当今位面,因南汉占据战略优势,加之诸葛亮消耗敌军粮草,彻底掌握了交战权。司马懿纵能看穿诸葛亮有诡计,也不得不战。

    曹叡沉吟少许,问道:“仲达,今可知诸葛亮有何诡计?”

    司马懿迟疑良久,说道:“昔韩信斩龙且,先行半渡潍水之策,再引龙且出战。其兵佯败,诱龙且追击。待楚兵渡河,再行水决之策,故得以下齐地。今诸葛亮渡淇水,当警惕汉军效韩信旧计。”

    “嗯!”

    曹叡从榻上起身,踱步说道:“我军得鲜卑骑兵襄助,骑多而步少。为防汉军在上游决水,当分五千步骑北上。且大军引兵后退些许,令汉军半渡淇水,朕令铁骑冲锋掩杀,何愁不胜!”“”

    说着,曹叡为鼓舞诸将士气,慷慨激昂,说道:“今国家时值危难,今如淇水破敌,将能重创汉军,收复河南,恢复魏之旧疆,望诸卿不负朕之所望。”

    “诺!”

    众将各怀心思,配合着曹叡的演出。

    三日之后,天气晴朗。

    曹叡与诸葛亮互通书信,约定交战日子以及地点。且在曹叡的请求下,轲比能答应出兵,率鲜卑诸骑出阵。

    天明时分,汉营鼓声大作,旗帜飘扬,候骑奔走往来不绝。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南汉诸军鱼贯出营,分成数个队列,声势格外浩大,准备渡过淇水,与魏军交战。

    淇水北岸,曹叡授权于司马懿,令其负责指挥作战。

    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帐下数万魏军先于淇北空旷原野列阵,遣人告知鲜卑胡骑在魏军方阵的左右下阵。

    此时,如从天空望下看,可见魏卒持矛立盾,以密集方阵居中,左右胡骑策马握弓,左右各有两万余骑。军阵旌旗蔽空,鼓声浩大,军阵横亘十里。

    大纛下,司马懿驻马于阵前,眺望淇水对岸不断集结的汉军,心中多有忧虑。

    近日以来,司马懿日夜深思诸葛亮所为,但却又始终摸不透诸葛亮的计策。今两军即将交战,唯有希望半渡出击成功,从而大败渡河汉军。

    “将军,汉军已在南岸列阵,即将渡河下阵,今下是否令大军后撤?”斥候快马来报。

    司马懿微微颔首,吩咐说道:“令各部依照军令,徐徐后撤十里下阵。如待汉军半渡淇水,则令骑卒冲锋。”

    说着,司马懿补充说道:“遣人告知轲比能,我军骑卒如若冲锋,劳他出骑卒策应,断不可坐视汉军安稳下阵。”

    “诺!”

    少顷,候骑快马奔驰,将军情告诉轲比能。

    当下,轲比能为了解汉军兵马虚实,与左右亲信出阵,观望南岸的汉卒。

    得见汉军步骑们簇拥着旗帜,即便以队列行军,其队形依旧是整齐划一。且行军队列朝方阵转变时,鼓号、旌旗如一,各部寡有混乱,令轲比能不由为之肃然。

    扬鞭指着汉军,轲比能感慨说道:“汉军为天下劲旅,若无我鲜卑率骑南下,魏人安能及汉军?”

    顿了顿,轲比能笑了笑,说道:“如汉军主帅为霍峻,我当引骑而走。然今汉人以诸葛亮为帅,是为其军之短。”

    相较名震天下的霍峻,诸葛亮尚不足以引起轲比能重视。今诸葛亮主动渡河,更让轲比能嘲笑连连。毕竟半渡而击的战术,不仅汉人晓得,鲜卑人同样知道。

    步度根挽着缰绳,恭维说道:“单于一统漠南,诸部无不臣服。今如能助魏败汉,将名动中国。时汉、魏二人无不臣服单于,中国之钱财将尽数可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