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限佛令(2 / 2)

加入书签

  主要内容就是,任何寺庙,最多拥有免税农田一万亩,还必须是自耕自种;每个寺庙的建筑面积,最多不能超过五十亩,多余的一律被官府没收,充当养济院或者公办书院。

  从即日起,大明不再新建寺庙,只允许维修更新。僧侣总数,也不再扩充,采取缺一个补一个的办法,同时鼓励小衙内这样的居士修行者。

  寺庙的借贷利息,也不能超过百分之四十,还必须是单利;所有体重超过两百斤的和尚,要么还俗回家,要么被官府强制抓去服劳役。

  趁朝廷吵架的功夫,空余出来的寺庙,由“尤二叔快餐店”、各地的“老乡会”,还有岳父侯世禄,派遣过来的残疾孤苦老卒,充当寺庙里的新和尚。

  一开始,很多的善男信女被丑闻影响,不再烧香拜佛。但发现新住持、新和尚,都是曾经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士,还几乎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残疾人,寺庙里的香火,开始慢慢恢复。

  尤其是继《九龙山大捷》之后,第二部描写榆林军恶战的戏曲,《千里捣巢》在紫禁城里首映,将因丑闻而败落的寺庙,再一次兴旺起来。

  戏曲除了前半部分,最解气的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全面包围马踏联营、河谷骑兵大对决、屠灭喀喇沁部落的真实故事。

  虚构出来的最后突围,搭配上超大型的写实山水画,作为背景幕布,让观众都能感受到,战场的惨烈和血腥。

  小衙内之前认真想过,榆林军必须隐藏自己的实力,不能被微操大师崇祯,胡乱瞎指挥。

  看看明末最像宋朝岳飞的卢象升,就知道从古至今的帝王,都是靠不住的。

  他也知道,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只有最后几千个,被解救的大明奴隶壮烈牺牲,才能赚足观众的眼泪,才能让官老爷们印象深刻。因为悲剧永远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

  就在演出结束,皇太后张嫣,抱着周皇后大哭的时候,尤世功将军的铳炮手李万全、贺世贤将军的马夫刘慕飞、张承胤总兵,没有耳朵和鼻子的传令兵等十几个,从鞑子营地逃出生天的前大明士卒,还有被解救的辽东籍妇女登上舞台。

  他们各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面容憔悴,让人看见就心生怜悯。剧团团长阮大铖,再恰到好处的介绍,他们的凄惨经历。

  年轻天子根本没想到这一出,还是这些人按照预先的计划,主动表示自己身体备受摧残,现在回到大明,只想出家为僧为尼,在青灯古佛中了却余生。

  张嫣和周皇后,此时也不过二十岁上下,哪知道背后的弯弯绕和各种算计,当即就命令曹公公,安排这些人,到那些被查处的寺庙充当住持,又或者是执事僧。因为这不是国家大事,谈不上后宫乱政。

  崇祯皇帝刚开始还有些犹豫,真心不希望佛教没落的黄道周,给他耐心解释,修行者最重要的是,有真诚的佛心和佛性,而不是口灿莲花。

  这一段小插曲,被《新京报》大肆宣扬,刘慕飞、李万全等十几人的为奴经历,也被一五一十的刊载出来,又大赚一把读者的眼泪,更为新戏剧做了最好的广告宣传。

  《九龙山大捷》和《千里捣巢》,两部战争题材的爱国戏曲,也终于在战乱不休的明末,取代了莺莺燕燕的《西厢记》和《玉簪记》。

  李万全、刘慕飞等十几人,主持的寺庙或者尼姑庵,香火火爆的不得了,善男信女们都想看看,当代苏武牧羊般的英雄。

  至于寺庙的香火钱,除了留下比较充足的维持费用,剩下全部上缴到正妻侯玉慧那里,充当榆林军的开销用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