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八节 交手(2 / 2)

加入书签

  只有麻三儿跟窦家老二,各自盯住了对方,虽有心撤手,却又怕中了对方的圈套,只好屏气凝神,依旧尽力支撑。

  可他们的腹中也早就饿了,闻得阵阵的饭菜香气飘来,不免都食指大动,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到底还是窦家老二先沉不住气了,加之他的气力即将耗尽,眼看就要当堂出丑,急忙后撤一步,喘嘘嘘的道:

  “今天,今天乃是个好日子,权且就放过了尔等,倘或今后不思悔改,仍旧如此张狂,那一顿的教训还是免不了的。”

  麻三儿闻听此言,不免心头火起,却遥见窦融老汉微微颌首,情知身处异地他乡,本无胜算,而今既然有了台阶下,只好暂且作罢了,于是将双手一抱拳,阴阳怪气的道:

  “想不到,窦家四虎如此的英雄了得,我等也算领教过了。倘若今后再有机会,小可倒想接着领教一二。”

  窦文见他出言讥讽,不免又动了肝火,刚想上前放对,却早被窦武拉到了桌前,按捺着坐了,只好先忍下这口气,一仰脖喝下了满满一盅烧酒。

  六格格见状,也生怕双方再打起来,急忙上前拉了麻三儿的手,将他带到桌边,一并坐了吃喝。

  窦融见一天的云彩散了,心中颇为高兴,他深知罗刹教早晚必会侵扰此间,倘能多结交些英雄好汉,一同带民自保,那可是再好也不过了,于是便举杯在手,邀各位一同满饮了此杯。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既然经过了这一番际遇,那两方也算是有些个交情了,虽然谈不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不论什么歪门邪道,妖鬼草寇,再想正觑这里,免不得也要掂量一二了。

  窦融心念及此,不觉是喜上眉梢,当即借着酒劲儿打开了话匣子,兀自是絮絮叨叨的论说个不休。

  他是上了年纪的人,所说的无非是教导子女,如何如何为人之道,却早使得一桌子的年轻人都听得厌烦了,便各自寻了体己人,窃窃私语起来。

  老窦融听闻得桌面儿之上是嬉笑之声不绝,还道是有人在奚落自己,便想摆摆秀才的资历,借机发威,却忽见管事的飞跑入内,打恭稽首道:

  “小的有请老爷及各位小爷一同上围子观看,闹不好真是罗刹教来了。”

  众人闻听俱是一惊啊,虎妖抢先说道:

  “俺管他什么罗刹教不罗刹教。只要给俺几百号人,杀将去,见一个一个死,见两个两个亡,不如就将这伙儿人都宰了,也省了今后提心吊胆。”

  窦武听他说的壮烈,正要开言,也同声附和几句,忽听窦融道:

  “孩儿们休慌,快快鸣钟击鼓,让后生们先放了手中的活计,速速上围防守。你们且都随我上围子一观。”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众人见窦老太爷发了话,便各带兵刃,一齐上围观瞧。

  但见远处的崇山峻岭间,阵阵黑烟弥漫,直遮得金乌暗淡,锦绣失色,真个是“山中走兽皆惊散,人间众生俱不安”呐。

  众人直看得心胆俱落,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呢,却有麻三儿早看出了个中的端倪,以手点指着黑烟道:

  “列位莫慌,依小人看,此乃恶灵天师欲要逃遁之兆。想我曾用箭伤了他,他年纪老迈,被创后断难支撑,只好借此虚张声势,却正是那增灶减兵之法,好叫我等不敢出围追击。”

  众人听他说的笃定,却不知对错与否,直到眼见得那股黑烟渐渐去的远了,方才放下心来。

  窦融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不免心下诧异,便询问道:

  “想小哥年纪尚轻,却不料能有这般见识,老夫倒也佩服。不过时方才妖众气势逼人,你却又怎生看得出来呢?”

  麻三儿听他动问,连忙躬身答道:

  “依小可料想,倘恶灵天师真要领兵前来打围,必是借黑夜前来,又何必在这大白天,招摇过市,叫我等有了准备呢?

  再者说,此类妖物必是惧怕白昼的,须知鬼类必要趁夜作法施为,故而我断定他们只是一心遁逃,借此虚张声势罢了。”

  一旁的窦家四虎听了,虽是暗暗佩服,却也不肯认输,只听那窦文道:

  “依你之见,妖匪如此张狂,我等又当如何呢?”

  麻三儿见他发问,当即微微一笑道: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只有进城搬兵,方能保此地万全。”

  要说此地虽已近关外极寒之地,却也是驻兵不少的。

  自嘉庆帝即位以来,练兵修武,励精图治,一心要恢复大清的峥嵘气象。

  他派出了使节,出使诸国,晓以利害,贿以钱物,就是想为大清国的国力恢复打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然而,刨除其他小国不谈,单说那沙皇俄国,依仗兵力强盛,屡次侵我国土,往往一次盘踞,就长达数年之久啊。

  大清皇帝虽多次交涉,却往往无功而返,不得已便动用了索伦兵出征,就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这才基本稳定了帝国北方的边境局势。

  可是这边境的军力,向来是“战时拿刀枪,闲时务生产”的,只有务农屯田才是正道。

  故而皇上下旨,在黑龙江一带,设置了多处屯田的兵营,经过了数代繁衍,已成为这白山黑水间常住的农户了。

  朝廷又在其中设立了抽丁制,就是将军户的青壮男子,定期集合起来操演训练。

  可这种“农忙为民,农闲为兵”的方式,毕竟缺乏专业素养,于是近些年来在边境冲突中是连吃败仗,使得北方局势也再度告急。

  大清的中堂大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建立起一支常备军,他们不再务农,而是从军为本,由朝廷定期拔下专门儿的银两供给。

  这路常备军中,依然是以索伦兵为基础的索伦军最为强悍,多驻扎于中俄边境之间,而其余的常备军亦如绿营、八旗的编制,定时训练,驻扎四方,也协助维护地方的治安。

  然而“上不正则下必乱”,由于绿营、八旗军中腐败滋生,这边塞的整体军力,那也就不难想象了;加之朝廷的贪腐大员,早盯住了这片风水宝地,亦渐渐将手伸到了这里,至使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再也看不到满清入关时的赳赳气象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