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全网搜寻张海生(2 / 2)
与此同时,他们也注意到网络上“寻找张海生”的热门搜索。
点击进去,发现相关的热点新闻都与一本名为《双面人》的小说相关。
带着好奇,所有的网络警察开始阅读这部小说。
当看到开头描述的一个社会混混时,警察们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就在他们打算关闭小说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了卧底身份的惊人反转。
于是,所有人都继续耐心地读下去。
最终,关于‘张海生’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
原来他是一名小说中的卧底警察。
然而,网警们在了解到张海生的真实身份后,并没有立即停止阅读,而是继续深入下去。
片刻之后,所有网警在读完《双面人》后,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
小说中卧底警察的结局残酷而真实,不是虚构的故事。
作为警局的内部人员,他们对于缉毒警察的艰辛有着更深的了解。
因为这部小说与警方的工作息息相关。
再加上网友们在网络上持续寻找‘张海生’。
网警们看完小说后,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一情况。
同时,他们也询问领导该如何回应全国网友对于小说中卧底警察张海生的疑问。
而上级领导在阅读完小说后,也陷入了沉思。
作为部门领导,他们的权限比普通警察更大,对缉毒大队每位警员的职责和任务有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这部小说与一直奋战在前线的缉毒大队紧密相连,而且已经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部门领导不敢轻率地做出回应,最后决定将此事上报给更高层的领导。
报告中提到,这部小说与缉毒大队有关,且内容非常真实,立即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关注。
毕竟缉毒大队在各个警察局都是最危险、最需要保密的职位。因此,局里的领导们收到报告后,立刻开始翻阅那部小说。读完小说后的领导们,同样陷入了沉默之中。能坐上领导的位置,哪个不是从基层一步步奋斗上来的呢?
小说中关于卧底警察“张海生”的描绘,栩栩如生,十分真实。而且,书中的案件和卧底警察的经历,与我国缉毒警察的部分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缉毒大队是警局中最辛苦、最艰难、最危险的部门,现在网络上出现了一部向他们致敬的小说。领导们也希望了解缉毒大队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是要保留这部小说,还是要销毁,或是低调处理,一切都取决于缉毒大队警察们的意愿!
当天早晨,全国各地的缉毒大队都知道了这本名为《双面人》的小说与他们息息相关。除了在外执行任务的警察,值勤的队员们都选择先看完小说,再回复领导。当他们看到有人在书中提到了卧底警察十三年来从未使用的真实姓名“张海生”,队员们隐约猜到了结局,但不敢相信。
直到最后,卧底警察被注射高浓度违禁药物,遭受割喉、挖眼的残忍杀害,以及全家和女友被灭口的悲惨情节,各地的缉毒警察无不感到震撼。他们之前猜测的结局,果然发生了。
此刻,对于小说中的卧底警察,他们不禁对同行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不甘。“为什么...你为什么要说出张海生...为什么....”大队的警察们纷纷责备小说中暴露卧底身份的老同学。
因为小说中的“张海生”,也是现实中卧底警察的写照。他们更能理解,当“张海生”的名字被叫出时,那份绝望和无助。看到结尾,作者以小说向全国的缉毒警察致敬,大队的警察们不确定是否应该留下这部小说,还是选择销毁。
小说太过真实,真实到让曾经执行过卧底任务的警察感同身受。他们不敢再次翻开书页,因为“张海生”的结局,太容易勾起他们的共鸣和愤怒。因为,这也是现实中卧底警察身份暴露后的残酷下场。
最终,全国的缉毒警察决定在队内投票决定小说的命运。同时,他们也非常好奇,能写出如此触动人心的卧底故事的作者究竟是谁?
...
当网友们还在寻找“张海生”的线索,警察们在决定小说去留的同时,也对作者的身份充满了好奇。随着一夜之间《双面人》的火爆,这部小说的相关数据也逐渐显现出来。从发布至今,已过去了十个小时。
《双面人》的点击量已突破百万,李达的购买订阅超过,同时在线阅读人数超,评论在十小时内达到条。此前,网络文学界的新书纪录由《我和小娇妻》保持,该书在24小时内点击量破二十万,订阅数过万,同时在线阅读人数5000,评论数2000条。然而,《双面人》现已成为新纪录保持者,各项数据均翻倍超越前者。
今日网络热搜榜上:
1. "寻找张海生!"
2. "《双面人》的作者是谁?"
3. "小说《双面人》,是否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前三个热门话题全与《双面人》相关,而关于李俊的消息已被挤出前十。全网热议的话题是"张海生"及小说内容的真实性。《双面人》的数据公开后,《我和小娇妻》的粉丝也将其书推上热搜,因为有人对比两书数据,看着自己的心头好被超越。
小娇妻的粉丝们开始质疑《双面人》的数据真实性,怀疑新人作家"无名"是否雇用了水军。他们还贬低《双面人》的内容,仅凭前三章免费内容就断定其教唆青少年堕落,并指责作者文笔不佳,内容空洞,无法与《我和小娇妻》相提并论。
小娇妻的粉丝展开攻击,寻找"张海生"的读者也加入了口水战,双方在各自的热搜话题下针锋相对。此时,全国缉毒警察的投票结果出炉,决定保留小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