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目标吕家(1 / 2)

加入书签

明和殿。

御花园内,朱元璋饶有兴致的在花坛树丛之间散着步,身后簇拥着一大批人,为首一人,正是蜀王朱椿的母妃,郭惠妃。

自从马皇后辞世之后,朱元璋便再没有册立皇后,以此来表示对马皇后的追思,现在他最宠幸的妃子是如今执掌六宫的郭宁妃,其次便是身旁的郭惠妃了。

走到一处凉亭中时,朱元璋缓缓坐在了石凳上,身后的婢女立刻将端在手里的果盘和茶水放在了桌上。

每逢朱元璋游览御花园时,这些东西都得备着,从上到下都不敢怠慢。

郭惠妃来到近前,恭敬地为朱元璋倒了一杯茶,接着亲自为朱元璋净手之后,递了一颗荔枝。

朱元璋惬意的吃完了荔枝,转头看着郭惠妃,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神色,道:“椿儿回京已经有段日子了吧?”

郭惠妃欠身一礼,低声道:“回禀陛下,将近一月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似随意道:“噢,日子不短了,也该回去了,总不能离开封地太久。”

郭惠妃变了变脸色,恭敬道:“是,臣妾回去之后就催他尽快启程。”

朱元璋道:“蜀王妃身子可还好?”

郭惠妃迟疑了一下,道:“甚好,有劳陛下挂念。”

朱元璋点了点头,缓缓道:“朕听闻椿儿在回京之后去过将军府?临走时还留下了一支金钗让将军府的人变卖,可有此事啊?”

听闻此言,郭惠妃脸色骤变,急忙跪在了地上,惶恐道:“陛下明鉴,椿儿只是不想蓝月太过挂念其父,所以略施援手,听椿儿回来说,将军府如今穷困潦倒,家里几乎能变卖的都卖光了。”

“他只是向来心软,绝没有别的意思...”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示意郭惠妃起身,缓缓道:“你不必紧张,朕又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只是希望你能回去转告他,要明白该如何洁身自好。”

其实朱椿在将军府中欲以金银首饰资助蓝家一事,锦衣卫早就收到了消息,甚至连蓝家把那支金钗卖到何处都了如指掌。

这世上,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他是一国之主,此事又发生在天子脚下。

朱元璋至今仍在怀疑京都前段时间发生的一切都与陆凌川有关,从未停止让锦衣卫暗中追查,但至今为止,却始终查不到任何线索。

“臣妾明白,多谢陛下提点。”

郭惠妃一边起身,一边频频点头,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冷汗。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转头看了一眼候在一旁的庞旬,沉声道:“最近城中没有再发生什么事吧?”

虽然话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到蓝家,但是明眼人心里清楚,这就是在质询关于蓝家的事。

庞旬拱手一礼,恭敬道:“回禀陛下,没什么大事,不过倒是发生了一件趣事。”

“哦?什么趣事?”

朱元璋挑了挑眉毛,饶有兴致的问道。

庞旬笑了笑,躬身道:“听闻太孙殿下微服出宫之时,在望春楼偶然发现有人在酒桌上以酒为墨写了一首诗,太孙殿下似乎对那作诗之人十分好奇,所以回宫之后便派人四处打听那个作诗的人,连骁骑卫都出动了,闹得沸沸扬扬的。”

听到庞旬的话,朱元璋不由得露出了一脸好奇,笑问道:“哦?什么样的一首诗居然能让他这么在意?”

庞旬思索了一下,缓缓道:“一共六句,分别是,风雪压我两三年,我笑风轻雪如棉,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客,且听且忘且随风,且行且看且从容。”

朱元璋听完,不由得赞许的点了点头,沉思道:“的确是一首好诗,看来这作诗之人是一个身陷困境,却心有凌云之志之人啊。”

“如此说,允炆是想找到那人,收为己用了。”

庞旬笑道:“奴婢不敢揣度太孙殿下心思,不过或许应如陛下所说吧。”

朱元璋捋着胡须,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口中却不由得默念起了那六句诗。

...

将军府。

半日之后,前去打探消息的人陆陆续续回到了青桐苑,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一告诉了枫伯。

枫伯将这些消息全都仔细的记在了纸上,交给了陆凌川。

陆凌川仔细的翻看了一遍,突然眼前一亮,随口道:“吕家?!”

枫伯点了点头,迟疑道:“怎么了,小公子,有什么问题么?”

陆凌川摇着头,道:“没什么,很好,就它了!”

枫伯皱了皱眉,面露担忧,犹豫道:“小公子的意思,是要选择吕家?!”

陆凌川点着头,脸上流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可是小公子,这吕家背后...”

“我知道。”

枫伯本想提醒什么,可是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陆凌川直接打断,而且他知道枫伯在担心什么。

说白了,枫伯还是不相信他的医术,担心他这一去,一旦出了岔子,势必会得罪吕家,如果真的是那样,到时候恐怕不但打不响名号,还很可能为将军府招来祸端。

京都吕家,是整个都城之中名望最高的世家,更是皇亲国戚,之所以能在众多贵族世家当中高居榜首,只因他们吕家中出了一位太子妃!

正是懿文太子朱标继妃,当今太孙之母,太子妃吕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