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土楼一日游(2 / 2)

加入书签

  在转角处,李新遇到一位村民,他指着朝阳的山坡,对他们说,那座颜色稍深的土楼,是村里最古老的土楼,大约有200多年历史,你们可以去看看。

  在闲聊中,李新得知土楼里的住户都姓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中老年人以种茶为生。后来,土楼旅游火了,村里人开了几间农家乐和客栈。

  顺着高低不平的土路,李新搀扶着吴意、黄明和杜艳一前一后地继续往上走。没走多远,就听杜艳抱怨说,怎么都是臭臭的味道?黄明说,我早就闻到了,是鸡、猪粪便的气味。

  这里原本就是农村,当然少不了这独特的气味。想当年,在乡下,李新和小伙伴们还一起拎着竹筐,拣过猪粪、牛粪呢。刚拉下的,软软的,冒着热气,拣到筐里就是收获。“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对于粪便,农村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嫌弃的意思。

  走到半山腰,李新回头望了一下。只见蓝天白云下,山林掩映,一座座黄白相间的土楼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渐渐消逝的故事,期待人们挽救那些即将消亡的民俗风情。

  阳产是郑姓居住地,郑姓祖先在宋代由歙北迁移至定潭而居,后迁阳产,为郑半洲再能公之后。相传郑公狩猎到阳产,跟随猎犬卧于阳产山凹。郑公见其四面环山,山泉清澈,古木参天,经几番巡视,认为是块风水宝地,遂迁移阳产定居。

  走了半个多小时,他们都有些乏了,便席坎而坐,随便吃点东西,喝几口水。而李新没有闲着,在附近走走看看,想拍点土楼及农家的风土人情。

  在一户门前,他停了下来。大门紧闭,一块长长的铁片,一把锈迹斑斑的锁,锁下面有两个铁环,左右各一片,也是锈迹斑斑,看上去已很久没有人使用了。对这种门环,他不陌生。小时候,乡下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有这玩意。客人来访,遇到大门紧闭,他们会用手轻轻地扣动门环,发出闷闷的声音,提醒主人开门迎客。碰到淘气的孩子,门环就遭殃了!他们会用力击打门环,以至于很多时候把自己的小手都打疼了,一个个龇牙咧嘴的;甚至还有更调皮捣蛋的,他们会找来一段绳子或铁丝什么的,把两个门环拴在一起,让里面的人出不来。

  站到稍远处,李新才能看清眼前土楼的全貌。房子的上部因雨水侵蚀,外面的土层渐渐地脱落,露出整齐划一的红砖。顺着屋檐流下的雨水,在墙上留下深深的、灰褐色的印迹。有的地方已经长出了碧绿的杂草,星星点点地杵在那儿,有点景致的意思。大门两边各有一扇小窗,没有玻璃的那种。到了冬天,人们会用塑料布或报纸糊起来,以遮风挡雨,躲避寒风侵袭。这样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这样的时光,似乎还在脑海。恍惚中,我以为自己已回到从前,回到当年乡下的老房子里。

  如果不是爱人及黄明和杜艳的催促,他还要在这里待上一会。说来也怪,他喜欢把玩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臭臭的味道,喜欢眼前的土楼及人家。李新知道,这就是见土楼,起乡恋。余光中的诗,火了乡愁这个词;但他却更喜欢乡恋这个词,一种恋爱的感觉,暖暖的,懒懒的。

  返回的途中,他们们经过一家客栈,门前挂着几盏大红灯笼,上面写着“云起民宿”。门前有一张桌子,几个远道而来的游客正坐在那里喝茶、歇息。民宿,简朴素雅,有浓浓的乡土气息。

  吴意和杜艳见了,非常兴奋。她俩都说,有时间来这里住下来,想必特别舒适、开心!李新和黄明听了,立即接话,等我们退休了,一定陪你们来云起住上几天,与土楼好好温存一番。

  在云起民宿前的小亭子里,黄明和杜艳面对面地坐着,开心地聊起了眼前和远方。李新要过去,被吴意拉住了,小声地嘀咕着,“你过去干什么?给他们一点私密空间吧。”

  李新望着他俩的开心样,心里特别欢喜。明明是对欢喜冤家,怎么就弄成了劳燕纷飞呢?

  “他们这样也挺好的,干嘛要结婚?两个人想在一起就在一起,不想在一起就分开,多自由啊!哈哈。”李新突然感慨起来。但他说的话,却引起了妻子吴意的反感。

  “你这说的什么话!你们男人都想这样吧?但我们女人不这样看,婚姻不是你们说的简单而可有可无的仪式,而是我们女人渴望人生美满的幸福时刻。每个女人都特别向往那个美好的瞬间,盼望着被心爱的人牵手,一起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祝福,分享他们的快乐。这就是我们女人理解的结婚的意义。”

  李新听了,虽然心里不太认同,但也无法反驳,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想反驳,因为他不想惹爱人不高兴。

  转眼间到了中午,阳光在他们的头顶肆虐,好在他们在下山,那份火辣离他们越来越远。一路上,热情的阳产人不时地喊他们吃饭,但望着这些农家人做出来的简单的乡下饭菜,他们都没有兴趣,便匆匆离去。

  回到阳产土楼客服中心,李新他们见到了马未然。他跑过来,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问他们玩得怎么样。李新拉着他坐下,一起抽了根烟,聊了几句。都说,简单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我和小汤的认识,偶然、简单,看来,他俩也都是幸福的。

  临走时,李新回望依山而立的土楼,轻轻地吟诵了一句诗:

  轻轻地,我来了,没有惊动土楼的睡梦;悄悄地,我走了,却带走了土楼的欢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