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良种3(2 / 2)
说起粟,大家可能不太认识,但是粟的前身你们一定认识。】
后瑾笑了笑,卖了关子,然后揭晓谜底:【最早的粟是大家常见的狗尾巴草。
而粟的历史占了水稻半边天,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食之一,通称“谷子”或“小米”。
至秦汉时期,粟是种植最多的谷物。
唐宋时期也在中国南方提倡种粟。直到宋末,稻、小麦逐渐发展,粟才退居二线。
这就是粟的大概历史了。】
“粟怎么会是狗尾巴草?”有人惶惶然的看向天空之上的水镜。
粟米怎么会是狗尾巴草呢?这仙人不会一开口地里的粟米都变成狗尾巴草吧。
“草本植物?天上仙人如此称呼粟吗?”
“天上的粟自然和我们的不一样,听神女说就是了。”
而在雅集中,则有一批人被后瑾放出来的图片吸引。
“天上仙人的丹青之术真是神异,每幅图都活灵活现。”
“真真是妙笔丹青啊,之前的谷子也让人见之心喜。”
“要是真有神笔马良这样的手段就好了,神女所展示的丹青中,那谷子都压弯了腰,粟也好似在随风飘动,好一片丰收相。”
“难道天上的神仙也要收税吗?为何如此清楚我们亩产多少?”有人忧虑道。
汉代的一个书斋中,一书生正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手中的竹简。
“这仙人说的似乎是我手中的《春秋说题辞》?”
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买下这本书的书生毫不犹豫的拿上了手中的竹简。
天上的仙人都看这本书,买它总没错!
“神迹所说务必全记下。”
始皇帝嬴政不放心的开口再次提醒道,本来神迹出现的那一刻就应该有史官在记录,但是这是第一次出现会说话的神迹。
更何况水镜中人提到了历朝历代,并且这些朝代都是有迹可循的。
只要查找之前的史料便可知道水镜中所说的是否为真。
说出的信息越多,待神迹消失之后便更好推断。
【而在秦朝和汉朝时期,水稻已经进入了百姓视野,那时候北方耕种技术发达,亩产量高;南方还没开发,技术落后,亩产量低。
南方大米:在《淮南子·主术训》提到“十亩之田,率岁之收,不过四十石。”相当于稻谷的亩产量为4石,折成大米为2.4石。
北方小麦:在《后汉书·仲长统传》提到“通肥饶之率,计稼墙之入,亩收三石。”即小麦的亩产量为3石。
秦汉时期1石为14公斤,1亩为0.69市亩。
因此,秦汉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为:北方小麦,120斤/市亩;南方大米,96斤/市亩。
荀悦《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100亩产粟300石,亩产粟3石。也就是说亩产大约360斤粮食。但是换算成今天的亩和斤,那就是亩产约257斤了。】
始皇帝嬴政不必回头就朗声开口询问粮官:“太仓丞,这数字可对?”
太仓丞回答:“与朝中记载大约相当。”
嬴政站在原地,心中快速思量,六国中无一属汉,这个汉朝是我秦朝之后的朝代?
这个信息很容易推测,本以为六国余孽是心腹大患。
没想到这个从哪里冒出来的汉却是秦朝之后的朝代。
秦到底为何而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