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长鞭之后,甜枣随之(2 / 2)

加入书签

  那是赢耀的指示,期望他在百越之地扎下根基,特别是搜集那里的奇珍异草。

  未来,会有联络人与他接应,提供他急需的物资,甚至丹药也能以某种方式交换。

  他还预先赠送了十颗破境丹,作为启动资金,待赵歇有能力时再慢慢偿还。

  相较于刘邦的长远布局,赢耀显然更倾向于给予赵歇这个机会。

  有了这些破境丹,赵歇的立场得以稳固,赢耀微笑着解释:“刘邦这个人,见利忘义,面对生死,连亲爹都能舍弃。

  对于六国世家和百家的态度,赢耀的态度既决然又明确。

  若非百越宗派的潜在威胁,他早就采取更为直接的手段。

  将他们驱逐至百越,才是最佳策略。

  原本对立的百越与六国,如今却成了互相牵制的局面。

  然而,皇家的利益诉求与他们不同。

  六国世家已被他的强势镇压,恐惧取代了勇气,而百越则坚信十万大山是不可逾越的壁垒,小规模的入侵对他们来说如同送死。

  实战中,赵歇意识到,他们在丛林战中的优势并不明显。

  王翦的军队擅长山地作战,甚至能压制他们。

  若非宗派派出强者支援,百万大军恐怕早已覆灭。

  在实力尚未充分巩固之际,百越需要警惕其余六国权贵阶层可能构成的隐患。这些人士抵达了那个边远的区域,他们本身就具有显着的实力。其力量不容忽视,尤其是身为知命境的大修行者,他们的破坏力难以预测。

  “百越王如今处境微妙。”

  赢耀的洞察力让萧何微微点头。

  他明白,百越人的心态已被赢耀洞悉,他们的需求和恐惧都被掌握。

  只要掐断粮食供应,就能让他们陷入困境。

  除非秦国无意扩张军力,否则这些药材对军事发展至关重要。

  在战端初启之际,秦王早已布局万宝楼的盛事,以此作为舆论攻势的先声。

  萧何对此心领神会,深深感受到了秦王这一系列策略的无尽威压。

  那些逃至百越的贵族,未来将成为大秦的劳动力,或是大秦眼中的非法商人。

  即便是最普通的秦米,也能在百越地区卖出数倍于原价的高价。

  拒绝购买者唯有接受,因为他们的人民无法舍弃口粮。

  依靠狩猎维生,这只是解决一时之需,无法根治百越的困境。

  目前百越人口不过数千万,深山里的妖兽横行,甚至有化神境的存在,令百越人饱受其扰。

  一旦妖兽泛滥成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王冷笑:“百万人口涌入百越,只需百年光阴,其影响便可见分晓。”

  “我族向来擅长扎根生长,善于把握机遇壮大自己。

  如今百越周边,已有不少势力崛起,他们源自六国战乱时期的难民和世家后裔。”

  这些势力如同繁星点点,在百越各地生根发芽,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已悄然编织出一张庞大的网络。

  秦王派遣东方白和卫庄前往,表面上是复仇与肃清,实则肩负着调查百越各方势力的重任,为大秦的征伐筹备情报。

  流沙与罗网也在此地布局,分别招募亡命之徒,为己所用。

  早在赢耀掌控罗网之时,这种渗透早已秘密进行。

  如今流沙的加入,无疑为卫庄的组织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关于这些资源,我们应当在运用时,还需保持警惕。”又需警惕。”

  如同分散投资,风险才能降低,竞争才更有利。

  燕丹、刘邦、陈胜、吴广、赵歇、田横等人,都是秦王的重点投资对象,而百家和楚地的贵族,则是需要孤立的对象。

  初到百越,他们会暂时联合,但随着势力壮大,内部矛盾必会显现,与大秦的利益冲突也将不可避免。

  在经济封锁下,百越的混乱局面只会加剧。

  那个名义上的百越王,终将为他的短视付出代价。

  楚南公和黄石公等人的话语权已荡然无存,他们的信任已近乎破碎,只因那差点毁灭种族的过往。

  赢耀未言明的事实是,这些投资者其实也是逐利者,他们在大秦与百越之间,再次扮演了收割者的角色。

  当然,对于百越的宗派精英,这种影响微乎其微,毕竟他们是族群金字塔的尖端,不易动摇根基。

  然而,对于广大的黎民百姓来说,影响深远。

  这些世家通过巧妙的手腕,只需轻轻一挑拨,底层民众的数量便如雨后春笋般激增。

  当百越上层察觉异样,局势已无法挽回。

  那些入驻百越的世家和商贾,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掌握了显着的话语力量。

  他们借着这种优势,将珍贵的药材炒得贱如寻常蔬菜。

  那时,直信和直豪的价值骤降,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

  大秦从中获利丰厚,而世家则蚕食着剩余的利益,底层的百越领袖们则成为了这盘棋局的牺牲品。

  他们为了自身的地位和权益,不得不对底层人民加重剥削,形成了一种隐蔽的经济殖民。

  那些曾坚守传统的百越巫族后代,如今的思想已被秦风深深浸染,视大秦为理想的乐土,底层民众热切期盼归属,渴望成为大秦的子民。

  各族间的等级差异,正是在经济和实力悬殊的对比中逐渐显现。

  赢耀打着古代人族与巫族反抗仙神奴役的旗帜,这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共鸣,更让他们深信不疑,甘愿全身心投入大秦帝国的怀抱,以效忠大秦为荣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