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糖葫芦外交(1 / 2)

加入书签

翌日。

  王鸿涛一直睡到日上三竿了才起来,神清气爽地来到中院洗漱。

  过不了多久,许大茂同样是神清气爽地回来。

  走进院里他朝王鸿涛打了个招呼:“谢了兄弟,这几天辛苦你了,晚上可别忘了来我家吃饭。”

  王鸿涛忍不住抽抽嘴角:“哈哈,大茂哥客气了,跟兄弟我还说这些,过了啊?!”

  “那啥,等今晚咱可一定要好好地喝一顿,为了你我可是把一大爷的邀请都推了!”

  许大茂一拍胸脯:“没说的!等回去了我就开始准备,今儿一准儿把你陪好了!”

  “嗯。”

  王鸿涛看着懵懂无知的许大茂心里恶趣味:没事,就算你陪不好还有娥子兜底呢。

  信步出门,街头巷尾的全是鞭炮声和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

  大年三十一直以来都是龙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

  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把积攒了一年的糖果糕点票换成零嘴在家放着,有亲戚邻居家的孩子过来串门就分上几粒,以此来博取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吉利话。

  即便是最困难的那几年也不例外。

  四九城的胡同里,院落因为扫除一新而焕发生机。有手脚快的已经把春联贴到门楣和窗棂上,彰显着这困难的年代里不平凡的期盼。

  路过的行人脸上满是笑容,大街小巷里孩子们在肆意奔跑。鞭炮声、道福声还有孩童纯真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勾织成一幅美好的画面。

  王鸿涛心中不禁感叹:这或许就是过年的意义吧,不管日子过得有多难,大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胡同出去不远就是市场,今天的市场也格外热闹。

  因为过年的关系,腊月政府会比平时多发些各种物资票证,就连平时罕见的粉丝、白糖、鲜肉这些也能见到踪影,只不过会限购,以期能让更多人买到。

  偶有家庭条件好些的孩子们会拿上几个钱去买零食和鞭炮,那可就风光了,够他吹嘘好几天的。

  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年味”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去。

  ……

  “对不起叔叔。”

  茫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撞了王鸿涛一下,把他从走神中惊醒。

  “没事。”

  王鸿涛扶了一下小孩后,才发觉自己竟走到了正阳门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前门大街,65年改的名)陈雪茹和徐慧真两闺蜜所在的地儿。

  是的,称陈雪茹和徐慧真两人为闺蜜最合适不过,还是那种既怕闺蜜苦,又怕闺蜜开路虎的“表面闺蜜”。

  街边拐角,王鸿涛看到不远处围了一圈小屁孩,看起来挺热闹的,出于好奇,他便挤进去看了看。

  原来被围着的是一个卖冰糖葫芦的老头,老头穿着一身破旧的棉袄,手里拿着糖葫芦稻草把子。

  老头一边吆喝着,一边熟练地串着糖葫芦。

  周围的孩子们则一边看一边吮吸着自己的手指头,眼神里充满着渴望。

  人群里就有陈雪茹家的侯魁。

  “小猴子在看什么呢?”

  “干爹?!”侯魁抬起头,惊喜地喊了声。

  接着雄赳赳气昂昂地对周围的小伙伴们宣告:“看见了没,这就是我干爹!看你们谁还敢说我是没爹的孩子。”

  周围的小孩看着王鸿涛人高马大,彰显气质的中山装一时都不敢说话,你推我搡着。

  王鸿涛见此情景心里有所触动,蹲下身笑着问周围的小孩们:“小朋友你们叫什么名字?家就在这附近么?”

  小朋友们面面相觑,好容易才站出来个勇敢些的:

  “叔叔好,我叫铁蛋,家就住前边的胡同,我跟侯魁是好朋友!”

  王鸿涛拍拍他的肩膀:“铁蛋是吧?好名字!”

  接着又问卖糖葫芦的老头:“大爷这糖葫芦咋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