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易中海回来了(1 / 1)

加入书签

身处“文运”的大时代,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像杨爱国这样被打倒的对象,无法逃避那股孤单、无助、彷徨的焦虑感,它如同一团浓雾笼罩在他周围,让他无法看清前方的道路。

  随着红星轧钢厂原厂长杨爱国在三食堂,做起了杂活,饭点又在窗口给大家打饭菜,很多人都来了三食堂看热闹,没出几天,李主任也找上了何雨柱。

  关起门来,冷着脸的李主任,语气不善的质问道:“何副主任,你到底怎么想的?怎么把杨爱国弄进食堂了啊?”

  何雨柱立刻露出了一张苦瓜脸,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叹起了苦经:“李哥你知道吗?我真是倒了大霉了,哪天,我就是去看看杨爱国的笑话,结果他是真狠呐!居然直接在我面前寻死。”

  “他死就死吧,在那里死不是死,怎么就在我面前寻死呢?他要真死在我面前,我浑身是嘴也讲不清楚了啊!”

  “我家里,上没有百岁老人,下~媳妇肚子里还没孩子,中有跑到外地的老父亲,家里娇妻乖儿的…他这是见不得我好,想要害死我啊!”何雨柱苦恼的叹苦道。

  李主任现在是红星轧钢厂革委会的主任,实际上的一把手,新上来的一批干部,哪个不是经他手提拔的,牛棚这么能折磨人的地方,他的亲信耳目怎么会少?事发的第一天就有人向他汇报了,李主任引而不发,就是要看看这何雨柱到底想干什么?

  不管是明争还是暗斗,毕竟大家在一起共事那么多年,谁还不对谁知根知底的。今天听了何雨柱无奈的苦叹,李主任也是有感而发,叹了口气道:“这老杨呐,还是那副臭脾气,就像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还想着寻死膈应人。”

  “他这要是死在红星轧钢厂里,死在我们的面前,算什么回事嘛!让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前程都要被他耽误了…”

  “柱子啊,依我看这老杨的精神状态应该已经不行了,你多派几个人看紧他,累活可以让他干,可千万别再刺激他了,随便他死那里去,可千万不能死厂里了…”李主任严肃认真的交代道。

  “哥哥呀,为啥说,您是咱的大领导~一把手呢!您就是懂人心…我就是怕他想不开~要死要活的,所以把他弄来了三食堂,在我眼皮子底下,他想死都难…”何雨柱拍完马屁,又道起了理所当然的理由来。

  这天中午,李主任还特意亲自来了三食堂,在杨爱国眼皮子底下的窗口打饭菜。杨爱国就像不认识所有人似的,神经麻木呆滞,动作机械的给排在他窗口前的人打着饭菜,周围的一切仿佛和他没有一点关系。看着现在这样子的杨爱国,李主任终于是放下了心来,他端着饭菜,嘴里哼着样板戏儿,回他办公室去了。

  在轧钢厂里的一众老人,心思正派的人士,听着、眼见着安然无恙的杨爱国,大家悬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原来在牛棚里已经有了死志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原厂长杨爱国就是他们的旗帜,原来的一把手杨爱国都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脸面活着,他们怎么不可以?在狼烟四起的年代活下来,并成为栋梁的人,那个不是有着七窍玲珑心,他们谁不知道“毕竟活着才会有一切的可能”,杨爱国的身体力行,带给了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而经由何雨柱私底下的关照,杨爱国虽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殊待遇,但却也似和别的后厨杂务工一般,在后厨不受干扰的忙碌着自己的活。自从来到了三食堂,杨爱国再也没有受到过身边人对他的无端恶言,更没有出现过对他无理由的羞辱,这样平淡的环境,使他的精神状态慢慢恢复了起来。

  何雨柱为了打消“文运员”头头们的戒心,不引起他们的怀疑,虽然没和别的“文运员”头头那般,去迫害别人、借着“文运”想尽办法去捞,他却另辟蹊径,借着机会不断的安插家里人进轧钢厂。这不,在他的努力下,他在李主任面前又是讨好,又是保证的,总算把梁拉娣的二弟安排进了轧钢厂汽车班~当学徒;梁拉娣的三弟,因为读书比较好,可惜“文运”后学校停课了,何雨柱就把他安排进了财务科当出纳的助手。

  何雨柱的举动,在李主任看来“这何雨柱也不是个多正派的玩意,也是趁乱要好处的人,他不贪,不去迫害人,那是他没本事,没实力…”可他毕竟是老谋深算、颇具权术的人,不会做出“让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快”的事来,只要不影响他掌控的大局,一般的事儿,他基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样子的何雨柱,才能让他更加的高枕无忧。

  “文运”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让各地的工厂、学校、政府机构等各行各业受到了极大影响。易中海去支建的钢铁厂,基本没有认真从事生产的人了,年轻的工人都去当“文运员”了,那里还有年轻工人向他学钳工技术。在这样的形势下,易中海认为四九城会好一点,他便向有关部门申请,调回了四九城红星轧钢厂。

  易中海在外地支建多年,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来是“舍小家顾大家,不计个人得失,无私为了新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做着奉献。”所以易中海可谓是载誉而归,回到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厂领导层开会,最终给予易中海8级技术工的待遇,并解决了他再婚妻子及两个孩子的四九城户口问题。

  这天的四合院里,出现了一个意外吸人眼球的场景,已经步入中老年的易中海,带着个30岁左右的妇女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8~10岁男孩子。

  当易中海打开封尘已久的易家大门时,他也是感慨万千,还没等他抒发多少怀念,他再婚的妻子就麻利的收拾起家里来,一边不停地催促着“易中海别发呆了,快一起搭把手…”

  傍晚的夕阳温柔地洒下金色的余晖,四合院里炊烟袅袅,辛苦在外忙碌的人们,陆陆续续的回了四合院。

  易家大开着大门,门口两个男孩子在那里开心的玩闹着,把易家对门的一个小女孩子吸引了过去。这小女孩长的比同龄人矮小许多,瘦弱的似小麻秆,让人见了担心风一吹就会把她吹走。

  正当哪个瘦小的小女孩子,好奇的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时,一个虽然不高,但肥嘟嘟的小女孩大声呵斥道:“小槐花,你除了会偷吃就是会偷懒,赶紧滚回来烧火。再不回来,看我不打死你…”

  门外的声音,引起了易中海的注意,他一眼就认出了小当,可看到长的没有一点人样的小槐花,他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么瘦小的孩子,心里情不自禁的痛了一下,他终于还是没有说什么,做什么,他只是出神的望着:小当瘸着右腿,小槐花瘸着左腿进了贾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