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堪叹时乖玉不光(2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儿可大亦可小,可以是“传错”圣旨,也可以再进一步干脆便为“假传”圣旨。其间可用回旋的余地颇大,所定罪名自然也就跟着不同。但无论“传错”也好、“假传”还罢,怡王这次失职之过,横竖是逃不开了。

君君臣臣之间相爱相杀的纠葛,是历朝历代难以避免的大问题,一代一代不知轮番上演了多少回。然而放在雍正与大权臣怡亲王身上,从来都是意外。

四爷怒了,滔天怒火漫天漫地可以吞噬一切。他狠狠的将那奏折摔在地上,问询一二都不曾,张口便道着怡王所传并无错误,乃是缮写错误。尔等不仅不去详究缮写之过,反倒错参怡亲王!

一席怒叱还不够,临了将一系涉嫌臣子交由了宗人府关押。

四爷用最为切身的行动、最为雷厉的手段告诉心存观望的人一个道理:尔等诸臣所立千万,朕信者独王一人!怡王永远不会出错,错的必然是你们!

难怪雍正会发如此脾气。细数来看,这件事情牵牵扯扯几多繁复呢。

无论是缮写错误还是怡王传达有误,胆敢弹劾怡亲王、且上奏弹劾之臣又是雍正亲信,那么很容易便会给人造成一种直观感觉:必是皇帝撑腰指使。

然而这些大臣其实是想试探一下龙心。他们亲眼目睹了廉亲王被皇上连番排挤、折磨,便错觉皇帝是否容不得旁人分一杯羹?故便整了这么一出,思量着如若皇帝想要借机收拾怡亲王,他们在皇帝心里便是功臣;如若皇帝尚且不想动怡亲王,那他们此举便是替皇帝杀了怡亲王的锐气,皇帝心里也会感激他们……这些心思,雍正心里明白的紧。

然而他们还是错了,千算万算算漏了皇帝跟怡亲王之间的兄弟感情……事情摆在那里,雍正当时什么都没有想,第一反应便是怕十三弟乱想胡猜、与自己有了误会隔阂。故他那通滔天气焰,发的也在情理之中。

不消细说,这些道理十三都明白,也心知四哥生气是必然的。然而他们兄弟之间,自是不会因着一二宵小之人的挑拨,而有半点疏离:“那皇兄可否给臣弟一下弥补,好让臣弟……压压这惊?”十三侧目含笑,口气亦是玩笑的。

听出了怡王言语之间的一抹轻松戏娱,四爷这边也稳了心境:“想要什么补偿?朕都依你!”他笑叹。

阳春三月里的紫禁城很是美丽,其间好处大抵在于庭院小径、甬道回廊间喷薄而出的盎然生机。十三将目光放的远之又远,最终定格在红墙之外、高高垂进来的一道杨柳黄绿丝绦上面,抿了一下唇畔,口吻便低涩下来:“臣弟,想去木兰围场行猎。”

似乎朗然心境在这顷刻被布上了一层看不到底的殇,阴霾黯淡逼仄在了身畔四野。回忆,太多太多散不开的回忆,悠悠远远的膨胀了整个心房、神绪……

时过良久,胤禛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那么缓缓的,缓缓的点了一下头。

胤禛借着一缕柔然烛光,边翻看几上怡王发回的请安折,嘴角不觉染了丝微笑。这样的雍正皇帝看上去很是和煦安详。

他已从晌午看到了太阳落山,依旧没有停歇的意思。

那些请安折一道道、一封封的,字里行间除却惯有的问好之外,无外乎便是一些讲述沿途风光、讲述所猎之物的字句。

胤禛想了一下,提起朱笔在其间一笔一划的回复:“朕躬甚安,尔等安好?朕确为尔等忧虑。所忧虑者,当尔等肥壮而返还时恐怕认不出来也!”他同弟弟开起了玩笑。

这几年十三的身子每况日下,经此游猎,希望可以令他放松一下身心,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胤禛这样想着。

一轮梨花月缓缓然爬上了如织天幕,朗春时节,漫天星子聚在一起一簇簇、一堆堆的,星月同辉着实可喜。人的心境便也跟着大好起来。

他掷笔笑笑,负手踱到窗前,让疏朗清风将神绪荡涤洗净:“这条路,走起来何其艰难呐!”喟然一叹落在心里,即而又是一暖,“还好,身边还有十三弟。”

日落紫禁总会散发出一股淡淡惆怅,夜的清光在白玉缎子一般的回廊甬道间渲渲染染。倏然一下,脑海里勾勒出了那个云朵般轻柔、微冷的女人的身姿倩影……胤禛的心跟着一揪、又是一闷。

很快的,这轮繁杂乱绪又被他适时按住。良久良久,终是一叹黯黯,就此迂回在了皓月清风交叠着的永夜无边里……百年计地、千年计地。

万年弹指,沧桑霎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