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规模调兵(2 / 2)
也就是在吐谷浑那边的战事刚刚结束,拓拔濬就下令将北方六镇对于柔然的战事全部转入了防御状态,这样就可以抽出北方六镇一半的兵力南下,分别支援三路的魏军。
在西路,加上本地本身有的兵力和进一步的征调汉人和其他民族士卒进入军中,魏军在此地的驻军达到了十五万人的规模,主帅是之前负责进攻吐谷浑的尉元。
而魏军由于需要同时面对南北的压力,虽然改革行政效率相比以前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刘宋还是差了很多。加上地方上对于战事的抵触情绪,后勤压力大的吓人。所以不可能像刘宋一样直接将大军全部驻扎在渭水一线。
魏军的十五万人分布在了三个地方,一个是枹罕镇,这里的魏军数量有三万人,负责监视吐谷浑的三万大军的动静,阻挡他们向东方进攻。
魏军驻军的第二个地方在高平镇,这里也是魏军西路军的指挥部所在,尉元亲自带着六万大军驻扎在此地,阻挡秦州方向薛安都麾下的宋军进攻。
第三个地方在泾州,兵马有四万人,负责阻挡李怀麾下的宋军。
中路方面,宋军主力驻扎在了南阳郡——汝南、兴蔡二郡一线,这里的宋军数量是最多的,营寨规模也是最恐怖的,不过背靠荆州、江州这些重镇,基本上不用担心后勤支援的问题,并且刘寒已经在吐谷浑战事的两年后就直接带着刘义恭等大臣进驻了南阳,将这里作为了临时的陪都。还有柳元景、宗悫等将领在此地,基本上不用担心除了战事以外的事情。
有了天子的亲自监督,当地的行政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基本不会出现因为兵马太多,出现的混乱。
除开正在吐谷浑训练的一万骑兵,这里依旧有些恐怖的一十四万大军。而魏军也显然知道宋军将主力大部分都压在了此地,所以相应的,这里面对的魏军数量也是最吓人的。
魏军在此地一共设置了三道防线,最前面的一道布置在了伊水附近冲积的平原上,这里布置的魏军数量不多,数量在三万人左右。主要负责和前线宋军的轮战,并在宋军发起全面北伐时,作为对于宋军进攻的缓冲。
而第二道防线则设置在了洛阳一带,这里布置的部队达到了十二万人,分别驻扎了洛州、豫州一带,这个地方背靠黄河,又是中原腹地,补给十分方便。主要负责拱卫洛阳,并且作为抵御宋军的主要防线。
而最后一道,则驻扎在了后面的东雍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这里是魏军中路军,乃至整个战场的指挥部所在。
拓拔濬任命的主帅皮豹子就在此地指挥,负责统筹魏军全军的指挥。而这里的军队有十万人,一旦发现战机,皮豹子就会带着大军过去围剿宋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