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攘外必先安内(1 / 2)

加入书签

姒音瞪大眼睛,她完全感觉不到章邯,如果不是眼睛看着那有个人,她完全不知道人在哪里。

  秦王:“你刚刚是发现了他?”

  姒音摇摇头,看来是她功夫不到家,秦王身边有这种高手,杀她简直易如反掌,十个幽影怕是都不够章邯打的。

  秦王:“那你为何......?”

  姒音:“我猜的。”

  秦王:“......”

  章邯:“......”

  姒音:“我前脚刚从韩非那里过来,后脚陛下就开始质问我,幽影现下在大殿外,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有姒音没发现的高手在暗中监视,并且向陛下禀报了。”

  “若你站在寡人的对立面,寡人可真要头疼了。”说完看向桌案上的玉哨:“收着吧,影十三......幽影从未向寡人禀报过你任何事,他只是你一人的影子。”

  姒音不客气把哨子收了起来,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姒音态度不自觉地软和了下来。

  秦王:“说说吧,为何要放韩非回去,又为何要给他半年时间?”

  姒音眨眨眼:“姒音给陛下讲一个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吧。”

  姒音:“东汉末年,诸侯并立,群雄并起......最终天下稳定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南蛮首领孟获,屡次带兵前往蜀国骚扰,蜀国丞相诸葛亮见孟获勇猛异常,起了收服之意,设计活捉了孟获,孟获不服,认为诸葛亮善用诡计,而自己一时不察才中了计。于是诸葛亮带孟获在大营外兜了一圈,问孟获:‘你觉得我军如何?’孟获不屑:‘不过如此,如今我已知晓你军中布局,若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定大破蜀军!’,诸葛亮笑了笑:‘那便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完就叫人把孟获放了。”

  姒音顿了顿继续讲:“孟获回到自己部落之后,重整旗鼓,再次进攻蜀军,奈何孟获乃有勇无谋之辈,最终又被诸葛亮擒获,见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命人放了孟获,如此七次之后,诸葛亮还想叫人放了孟获,孟获却说:‘丞相七擒七纵,对我已是仁至义尽,孟获心服口服,日后愿归顺蜀国。’如此,诸葛亮便收服了孟获,与其所在的势力。陛下觉得这个故事如何?”

  秦王:“东汉是哪个朝?寡人为何没有听说过?秦国得天道眷顾,为什么还会出现他朝?诸葛亮如此人才,可否为寡人所用?”

  姒音:重点是这个吗?......emmm,让我想想怎么编。

  姒音开口:“世家子弟中,总归会出现一两个纨绔,天道选择的是陛下,日后之事,姒音也无从得知。这个故事不过是天道召我过去时,我无意中看见的,并不是七国所发生的事。”

  秦王将信将疑:“若半年之后,韩非不服?又该当如何?难不成寡人也要学诸葛亮一般七擒七纵?寡人可等不了那么久。”

  姒音:“韩非公子并不似孟获那般无谋之人,君子以信立足天下,韩非公子既然给出了承诺,陛下即可安心,不过是半年的时间,就有可能换取一个对陛下忠心耿耿的有谋之士,陛下为何不赌一把?”

  秦王:“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

  姒音轻笑:“看来陛下对韩非公子的评价甚高,韩王乃胆小怕事之人,若陛下善加利用,身为韩国公子的韩非,怕是不能那么如意地施展拳脚。不过若想韩非输得心服口服,陛下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秦王:......,感觉听了一堆废话。

  姒音看着秦王欲言又止的表情,姒音轻笑:“攘外必先安内,姒音有一物欲献予陛下。”

  秦王:“哦?是何物啊?”

  姒音:“不知陛下身边可有墨家与公输家族之人?”两家都是玩机关的,随便来个让他们把水车和谷风车做出来,提高点粮食产量,秦国地处西边,水源不足,所以粮食多为栗米(既小米),从楚国进口的大米都是没有脱粒的,都得人工手搓脱粒,达官贵人才能吃的上,姒音在小圣贤庄中就吃的栗米。如果有水车跟谷风车,秦国百姓应该也能吃上白米饭了叭,栗米的产量应该也能增加不少。

  秦王点点头:“你想如何?”

  姒音:“可否借陛下笔墨一用?”

  秦王:“准。”

  于是姒音把水车和谷风车的大概原理、形状和用途写在了竹简上,开玩笑,她又没研究过,能给他们提供个思路就不错了,反正能人那么多,螺旋升天灯都能研究出来,这种东西,轻轻松松吧?姒音把竹简递给秦王:“这是姒音在天界所见,这两样东西叫水车与谷风车,用于引水灌溉田地和使稻米轻松脱粒。姒音见天上的仙子皆用这两样东西种植收获仙米,于是便向天道询问是否可以用作凡间,天道怜爱苍生,便同意了。”反正没人去过仙界,她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理直气壮!

  秦王激动得说不出话,这东西送到了他心坎上。

  姒音:“有了这两样东西,相信普通百姓也能吃上白米,而栗米的产量也会更高,陛下或许不必为粮草问题忧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