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收之桑榆(2 / 2)

加入书签

  所谓义兵,是指元末以来结寨自保的地主武装。和红巾军是死对头。

  军营内,郭洺将众将环视了一遍,继续道:“也就是说,鞑子如今总共是三万人在围攻全椒。全椒城池狭小,胡大哥手里只有一万五千兵马,压力不可谓不重。各位弟兄,你们认为,我军接下来应该如何?”

  众将闻言,不假思索道:“既然如此,咱们马上整军前往全椒,和胡将军一起会师,给鞑子一点厉害尝尝。”

  郭洺不置可否,转头望了望一旁的徐达:“天德,你认为呢?”

  徐达沉思片刻,摇头道:“上位,末将以为,胡大海在全椒应该还能撑一段时日。我军与其赶往全椒支援,倒不如绕道南下,进攻乌江、和州,让鞑子两面受敌,自顾不暇。”

  乌江、和州两地,位于全椒以南,原本有两万义兵驻扎,如今当地近一半的兵马被纳哈出带走进攻全椒,防守十分空虚。

  而此时的郭洺一行人,身在六合城,距离乌江、和州两地并不远。这时若是突然出兵,截断元军的后路,的确是一招妙手。

  “说得好,我等怎么没想到呢,徐兄弟这主意,真是绝了。”

  周边慢了半拍的淮西将领,想通其中关键,纷纷转头望着徐达,出言夸赞。

  郭洺亦颔首道:“天德所言,正合我意,事不宜迟,我等立刻发兵南下。”

  “遵命!!”

  计议已定,当日吃过午饭,众将便点齐本部兵马,在郭洺的统领下,离开六合城,准备避开全椒方向,向更南边的乌江与和州行进。

  为了迷惑元军,在正式出征之前,郭洺数度派遣兵马,做出袭扰全椒的举动。此举果然奏效,听说郭家军主力到来,正在围攻全椒的纳哈出如临大敌,迅速收缩了散布在周边的兵力。

  郭洺则趁此机会,立刻统领大军急速南下,顺利进入乌江、和州地界。

  由于元军后方守备空虚,两万郭家军精锐南下后,如入无人之境,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便接连攻克了高望镇、乌江县,最后将兵马开到和州城下,徐徐展开包围。

  一切正如徐达所料,正在全椒和胡大海作战的纳哈出,得知后方被围的消息,很快便慌了手脚,派出五千兵马前来解围。

  然而区区五千余人,如何是郭洺两万精锐的对手,只一仗下来,这帮元军便被打得灰飞烟灭、作鸟兽散。

  元将纳哈出的脑子还算灵活,得知自己派出的兵马被消灭,立刻意识到郭洺这是在围城打援,没有再往后方继续派遣援兵。

  纳哈出仔细一合计,发现留在全椒和胡大海死磕,实在不划算,既破不了城池,又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为了避免与郭家军两线作战,对方干脆脚底抹油,带着剩余的两万五千人,由全椒县西边的陡阳关逃走,遁入含山、巢县一带,从芜湖的方向撤回了太平路。

  至此,郭家军南方的威胁彻底解除。

  得知纳哈出率兵撤走,郭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即命胡大海带领麾下一万五千兵马,从全椒县南下与自己会合。

  随即三万五千名郭家军,在郭洺的指挥下,开始对着和州城昼夜不停地猛攻。

  此时的和州城内,只有一万元军兵马,强撑了不到三天后,把守城池的元朝官员们,得到了郭洺不杀俘虏的保证,最终选择开城投降。

  就这样,郭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滁州的地盘被洗劫一空后,又在和州开辟了一处新地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