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北防护林,种树我们是认真的。(2 / 2)

加入书签

  “善!大善!寡人佩服。”

  大清位面

  乾隆皇帝看着天幕中曾经一片荒芜的塞罕坝,牙齿都要咬碎了

  这塞罕坝乃是他大清‘木兰秋狄’的地方,代表大清的荣耀和脸面,居然被小日子砍得连毛都不剩了。

  “这小日子,新仇旧恨,今日又多一桩。”

  “他日必当灭之。”

  大明位面

  朱元璋感叹道

  “难怪说不是钱的问题,这一个地方居然需要一个甲子的时间去恢复。”

  “至少是几代人的努力。”

  “这偌大的工程,需要的人数就更加庞大了。”

  “十年树木,百年方能成林啊。”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在黄河环抱下的毛乌粟沙漠,百分之八十的面积得到了治理,水土不再流失。”

  “黄河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4亿吨。”

  “在一代代造林英雄的带领下,”

  “靖边西北这片土地,在1985年的时候还是一片沙漠,”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林地。”

  “在毛乌粟沙漠的中间还配置了光伏发电系统。”

  “在林园的南边是一大片耕地。”

  “要产业有产业,要耕地有耕地,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

  天幕下的众人一下子被“耕地”两个字吸引了注意力。

  毕竟农耕时代,耕地就代表着人口,人口就是国力的基础,后世居然把沙漠变成了耕地?

  原本对植树造林不太感兴趣的皇帝们纷纷打起了精神。植树还有这个好处?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当然三北防护林不仅仅是造林。”

  “黄河北面,乌梁素海是一个重要的湖泊。”

  “它的东西两面是核桃平原的前套和后套。”

  “2012年乌梁素海的面积仅仅为60年前的四分之一,”

  “专家预测,10到20年内或将消失。”

  “经过国家大力的治理,乌梁素海的面积稳定在293平方公里。”

  “再往西,居延海在荒漠中部,”

  “居延海有东、西两大湖泊,”

  “当年北平沙城爆爆发后,专家溯风而上,追查风沙之源。”

  “当人们来到居延海时,发现这个赫赫有名的湖泊已经干涸,湖底一片砂砾,”

  “原本丰茂的居延绿洲已经全部沙化,大片的胡杨林枯死。”

  “一切真相大白:风起额齐纳,沙落北平城。”

  “经过科学的保护,2002年7月首次黑河水流入居延海。”

  “2017年,居延海达到100年来的最大面积66.3平方公里,堪称荒漠里的奇迹。”

  天幕之下,各个位面大部分的皇帝都站了起来,

  “大规模植树居然有这么多的好处?”

  如果说增加耕地只是让他们心动的话,

  那么增加水源和减少黄河含沙量就足以让他们为之疯狂。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华夏受其哺育,也承受她的坏脾气。

  黄河泛滥改道,是各个时代几乎都要面对的问题。”

  如今天幕中这个方法居然可以减少黄河含沙量,如何不让他们向往?

  “有人说荒漠化是人类进程的终结者”

  “但是华夏的三北防护林却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

  “1979年到2023年四十多个年头,是无数植树人的辛劳与付出,”

  “华夏子民,逆天改命,在这荒芜的土地上,开辟出三北防护林。”

  “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人定胜天的神话。”

  ——我蚂蚁森林的梭梭树不知道怎么样了。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我华夏人不服输!

  ——只有华夏的森林面积不减反增。

  ——我想起了小时候巴西雨林是地球之肺,如何如何,结果长大之后发现,只有华夏人玩真的。

  ——过去三十年,华夏植树超过七个棒子国面积。

  ——环保只是西方的一张牌,却是我们留给子孙的福。

  天幕中划过新的视频《华夏的战争潜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