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文化盗窃者与历史发明家(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自华夏的孔子和屈原相继沦陷为韩  国人后,越来越多的华夏传统文化被棒子韩  国申遗。”

  开幕雷击,这短短的一句话把天幕下众人的CPU全部都干烧了,他俩是韩国的?

  这后世的史官难道是拿脚记录的历史?简直就是离谱啊!怎么还和棒子国有关?

  春秋位面

  至圣先师愣愣的看着天幕,自己是韩  国人?自己明明是土生土长的鲁国人,什么时候成了韩国人了?韩  国是什么  ?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前段时间,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冰雕艺术大受欢迎的同时,棒子国的华川郡主动找到了我们的冰雕师傅”

  “意图邀请他们参加棒子国的华川山鳟鱼冰雪节。”

  “作为棒子国自封的‘世界四大冬日节日’该节日也有着许多亚洲的游客。”

  “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文化交流,但是此时却有不少的网友提醒,去之前一定要先‘申遗’。”

  “毕竟,俗话说的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棒子国盗窃华夏的历史文化也不是第一次了。”

  “套路甚至都简单得可怕,先说自己很喜欢华夏的某种文化,然后以交流学习的名义把技术学到手,”

  “然后加上一点自己的魔改,就可以大声的宣布‘这就是我我们大寒冥国的传统文化嘶密达。’”

  “这并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这套操作都是有着真实的案例。”

  “棒子国非常喜欢华夏的乐器‘笙’从华夏购买了大量的笙以后,让华夏的音乐家教他们演奏。”

  “在学会以后,立马将笙作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向国联教科文组织‘申遗’。”

  “除了笙,像是油纸伞、苏绣、猎鹰、摔跤、拔河、端午祭祀、泡菜、活字印刷、宫廷礼乐,甚至儒学书院都没有逃过棒子国的魔爪,变成了棒子国的传统文化。”

  “棒子国为了将儒家文化据为己有,甚至宣称,孔夫子乃是棒子国人。”

  春秋位面

  至圣先师孔夫子,豁然起身,拔出腰间佩剑,指着天幕怒骂道:

  “无耻小国,如此行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大唐位面

  唐太宗看着天幕中这一连串的东西不禁疑问:这棒子国究竟是什么来历?先弄出个莫名其妙的亚洲十大名将,又来偷窃我华夏的文化历史,

  难道他们自己没有吗?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秉承着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态度,棒子国对华夏的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抄袭与魔改”

  “大到文明起源,小到衣食住行,华夏文化的背后,总少不了小偷棒子的身影。”

  “更离谱的是,棒子甚至恶意抢注了一些日用品例如‘华子’、‘清岛啤酒’、‘振江陈醋’的商标。”

  “在这些令人恶心的文化剽窃行为背后,人们不禁疑问,为何棒子国对华夏的历史文化这样的‘兴趣深厚’?”

  “这一原因,我们可以从棒子国的历史中寻求答案。”

  “因为历史涉及到领土的合法宣称,各国都是希望历史版图越大越好,历史越悠久越好。”

  “而棒子国,这种建国没有几年的国家,因为没有历史,所以只能给自己找个爹,使自己合理化。”

  “事实上。早期的棒子半岛极其混乱,直到唐高宗帮助新罗灭了高句丽,这才使得这个半岛开始统一,有了国家的雏形。”

  “之后的新罗,高丽以及李氏潮鲜也都一直基于这块土地发展。”

  “虽然这块半岛上的政权不断更迭,但有一点没有改变。”

  “那就是对于中原王朝的上供的决心。”

  “当时的潮鲜半岛堪称亚洲第一孝子,素有‘小中华’的爱称。”

  “正因为如此,中原政权对半岛也是照顾有加,”

  “这种父慈子孝的局面也在大明时期到达了顶峰。”

  “这也让潮鲜半岛产生了自己才是亲生的的错觉。”

  “渐渐地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华夏正统的传承。”

  “以至于后来,清军入主中原。”

  “李氏潮鲜梦想着自己就是华夏正统最后的火苗,担负着振兴华夏的光荣使命。”

  “于是愤然对清朝俯首称臣,继续称臣纳贡。”

  “同时暗地里盘算着如何北伐占据辽东地区。”

  “甚至妄想着干翻大清,入主中原,自己做这天下之主。”

  “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李氏还特地编写了辽东潮鲜是一家的说法。”

  “更是炮制了常白山是潮鲜的祖地的一套说辞,”

  “只是因为大清当时国力强盛,计划并没有实施,李氏也只是敢想不敢做。”

  “可正是这种思想,导致整个潮鲜半岛对整个中原地区都不太友好。”

  大明位面

  永乐年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