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科学的尽头是?佛学?(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

  “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让我们来听听华夏着名物理学家,也是现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正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的说法:”

  “如果你问我有没有上帝?”

  “如果你所谓的上帝是人形状的,”

  “那么我认为没有”

  “如果你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

  “那么我认为是有的。”

  “因为这个世界的结构他不是偶然的”

  “你看这个麦克风的结构它妙不可言,”

  “它不可能是偶然的。”

  “你看这个麦克斯韦方程它妙不可言,不可能是偶然的,偶然的他搞不出来这么妙的东西。”

  “在20岁的时候,我是对于造物主是坚决反对的,”

  “可在我年纪大了以后,看到的妙的东西多的不得了”

  “自己能把这些东西贯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天幕下的众人此刻脑袋高速的转了起来:

  “这说的是啥意思?这世界是由那个什么造物主创造的?”

  “那不就是盘古大神嘛”

  “后世人也开始相信神话传说了?”

  “因为太多巧合所以不可能是偶然?”

  大秦位面

  始皇帝看着天幕眼神炙热,造物主?莫非就是那仙人之类?

  “就连后世之人也相信有仙人的存在?”

  “那世界是虚拟的又是何意?”

  “难道朕所看所想都是虚幻?”

  “山川湖海全部都是假的?怎么会!”

  春秋位面

  庄子看着天幕淡然一笑: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这大千宇宙,未尝不能是南柯一梦!”

  “真与假谁又能分得清呢?”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如果杨教授的话让你难以理解,那么接下来这个实现能够让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双缝干涉实验。”

  “它不仅证明了意识可以决定物质,未来可以决定过去,甚至还证明了,这个世界很有可能是虚拟的。”

  “这个实验的开始于对光的性质的探讨。”

  “光究竟是一种粒子还是一种波?”

  “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还能反射,符合粒子的特性。”

  “但是后来,托马斯杨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光穿过两条缝隙,照到背景板上。”

  “如果光是粒子,那么背景板上就应该出现两条与缝隙形状相同的光斑。”

  “结果背景板上却出现了多条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这就说明,光是一种波,两条光波互相产生了干涉,”

  “就如同两个水波相互干涉的原理一样。”

  “这就是最初的双缝干涉实验。”

  天幕下的众人疑惑道:“仅此而已?这能说明什么?”

  虽然他们听不太懂光的性质的一大堆论述,可这不就是拿个光对着有洞的板子照吗?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理了理思路,开口说道:“这是不是想说明这个光既是粒子也是波?”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1887年,德意志物理学家发现了光电效应,并且由爱因斯坦进一步解释,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解释了光即是粒子也是波,并把光的最小单位定义为光子。”

  “后来人类发明了一次只发射一粒光子的光子炮。”

  “于是就很自然的想到,用它来做双缝干涉实验。”

  “因为每次只发射一个光子,所以就不会产生干涉。”

  “那么预想的实验结果就是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了。”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干涉条纹还是出现了。”

  “那么这单个的光子究竟是和谁进行了干涉的呢?”

  “难道它通过双缝的时候变成了两个?”

  “为了进一步求证,科学家们在双缝前放了一个检测器想一探究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