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特别关照(1 / 2)

加入书签

很难想象这是个八级钳工的住所。在整个四合院,不,应该说整个轧钢厂,工资比易中海高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易中海膝下无子,即使年纪大了也有退休金。平日里积攒的那么多钱,只有他自己清楚去了哪里。

  见到聋老太太过来,易中海立刻起身迎接。根据居委会的安排,聋老太太在四合院的生活由易中海照料,作为回报,易中海能得到聋老太太一半的低收入保障。原着中,聋老太太被称为五保户,这个说法有待商榷。1956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首次提出了五保户的概念,其中第三十条提到:“实行五保制度,农业合作社应统一安排缺乏劳动力且生活无依靠的孤寡老人,给予生产和生活上的照顾,包括提供食物、衣物、燃料,教育儿童和青少年,以及负责丧葬事宜,确保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五保制度是在农业合作社内部实施的。那位耳聋的老太太是京城本地人,怎么可能会是五保户呢?

  所以,耳聋老太太能得到街道办事处的特别关照,在四合院中成为老祖宗,背后必有其他原因。照顾耳聋老太太是街道办事处分配的任务,易中海即使想推辞,也无法拒绝。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打算。耳聋老太太家境殷实,等她去世后,他有机会分得一部分遗产。

  “哎呀,老太太来了?吃过饭了吗?”

  耳聋老太太看着易中海,心中暗暗摇头。她比易中海早几年搬进这个大院,几十年的邻居,怎能不了解易中海的为人?如果说他是个大奸大恶之徒,倒也不尽然。早些年,易中海确实是个正直且热心肠的人。然而自从那位大妈被查出无法生育后,他就变得有些痴迷,满脑子都是寻找养老送终的对象。他怎么偏偏对柱子感兴趣呢?

  耳聋老太太早已视何雨柱如己出。确切地说,何雨柱本就是她的孙子。这件事要追溯到一九五零年,那时各地开始划分阶级出身。谭家菜是皇家菜肴,哪是世代贫农学得来的?何大清出身肯定不凡。只是后来家道中落,战乱中的财产被乱军掠夺,才导致衰败。解放前,他还在街上摆过包子摊。为了避免麻烦,何大清在耳聋老太太的劝说下,伪造了自己的出身背景。他不知道的是,成分认定是往前追溯三年,过去的错误不予追究。因此,何大清一家三代都是雇工,没有多余的房产,做雇工的身份并无问题。

  接着,耳聋老太太通过易中海向何大清透露了一些消息。她说,何大清伪造身份的事情已经被人知晓。何大清顿时惶恐不安。加上那时他已经与白寡妇有了感情纠葛。他本就秉持着“生命诚可贵,儿女价更高,若为寡妇故,两者皆可抛”的态度。于是,他打算抛弃何雨柱和何雨水,与白寡妇私奔。耳聋老太太抓住机会,给了何大清一笔钱,并承诺会照顾何雨柱和何雨水。条件是,何大清必须按照旧规矩写下文书。这样看来,何雨柱已经被视为耳聋老太太的孙子。否则,为什么耳聋老太太只对何雨柱特别好,整天唤他乖孙?

  而何大清只是跑到保定,不像娄家那样远赴海外。这么多年都不回来探望何雨柱和何雨水,不就是因为担心伪造出身的事情曝光吗?耳聋老太太这么做,也是因为她看清了易中海不可靠。她也希望何雨柱能帮她养老。况且,她一生未育,看着何雨柱长大,早已视他如己出。因此,她决不允许易中海破坏何雨柱的婚事。

  面对易中海伸过来的手,耳聋老太太直接避开,用拐杖顿了顿,道:“老易啊,我已经为柱子定了门亲事,卫东现在正在上门提亲,你是长辈,院子里的事,你得多费心帮忙处理。”

  易中海闻言,眉头紧锁。如果只有耳聋老太太来访,他可能不会多想。但他收到了风声,知道李卫东正在为梁老师上门提亲,心里顿时一沉。

  易中海一听到李卫东的名字,立刻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老太太,我一点消息也没听见,您可要当心啊!”

  耳聋的老太太心平气和地说:“你别担心,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不是笨人,哪那么容易上当?”

  易中海尴尬地笑了笑,说:“那倒也是,但像提亲这样的大事,应该让我来办,年轻人嘴里没谱儿,办事不靠谱,李卫东懂什么?秦淮茹的堂妹吧?算了,我还是亲自去问问,免得又出麻烦。”

  易中海说完就要出去,但还没走几步就被耳聋的老太太叫住了。

  “站住!”

  “老太太,您还有什么事?”

  “我已经说过了,这件事就交给李卫东去办,我相信这孩子,而且柱子要娶的不是秦淮茹的堂妹。”

  易中海的眉头紧锁,问道:“不是秦淮茹的堂妹,那会是谁?”

  耳聋的老太太微微一笑,说:“这个你不用管,你只要把院子里的事情做好,其他的事情交给我决定。”

  这话让易中海心里很不满意,但他不敢和耳聋的老太太硬碰硬。

  开玩笑,万一把耳聋的老太太惹生气了,后果谁承担?

  易中海只好暂时答应下来,心里盘算着何雨柱到底要娶谁。

  对别人来说,这个选择影响不大,但对易中海来说非常重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