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道渣养护(1 / 2)
李爱国明白曹文直的想法:铁路铺设完成后,还得进行道渣养护,清理障碍,排水,减震,以及确保轨道平坦等步骤,还需专业测试列车进行‘热滑’才能正式开通运营。
目前通往阿拉套山的铁路仅铺设了枕木和铁轨,未经充分检验就贸然启用火车,极易引发事故。
哪怕是一块轨缝里的一颗未紧固的螺丝钉,也可能造成列车脱轨的危机。
面对问题,领导们关注的是何时能找到解决方案,然而工人们关心的是如何亲手实现解决方案。
邢留柱见任务未能立即落实,有些恼火,拍着桌子说:“这些问题的情况,我会不知道吗?
不过!
岩土探测队或许揭示了新油田的线索。”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所有人都明白,我国曾被全球视为石油匮乏国家。
外部专家依仗“陆相贫油理论”,坚称我国不可能拥有大型油田。去年独山子油田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看法。
若是能以独山子为依托,在克拉蚁地带寻找到更多油藏,便足以构造一座庞大的油田。这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摆脱‘贫油国’的标签。
此事关乎民族荣光,更是能源自立与否、摆脱被他人牵制的关键。
先前愁眉苦脸的司机与司炉工们此刻挺直腰板,眼中闪烁出坚决的光芒。李爱国首先站出来,坚定地说:“请组织放心,各位领导,我所在的131号司机班组必定不负所托,完成任务。”
其他如曹文直等人也纷纷站起,表决心跟随着支持。
邢留柱队长感于团队的担当,动情道:“你们尽管安心,只要顺利完成这次救援任务,我会向上申报,提升每一个人的工资!即便出了意外,机务段也会为你们撑腰到底!”
他的话语既是承诺,也是激励。此处“出了意外”是指车辆损毁人员伤亡,“撑腰到底”则意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机务段将照顾他们和亲人的生活。
李爱国虽孤独一人,对于这个问题倒无太多牵挂。曹文直他们则不然,上有老下有小。邢留柱的许诺无形中减轻了他们在心理上的压力。
时间紧迫,安排完事宜后,邢留柱立即着手布置准备工作,而李爱国则和曹文直讨论列车行驶的相关事宜。
达成目标,单纯的热情是不够的,关键还需智慧与计策。李爱国提出:“师傅,未经检验的轨道上最可怕的潜在威胁来自碎石与障碍,如果我们能在火车前端加装一个排障铲,无疑大大减少了危险发生的可能。”
“你说的排障铲是啥玩意?”曹文直好奇地问道。
李爱国求助于张工,借用钢笔,在粗糙的便条上照着前世的排障铲原型,勾勒出大致的草图。
虽然简单粗糙,但这初步设计已经展现出其可能的实效。经验丰富的曹文直和老刘当即明白,这方法在实践上确实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曹文直赞扬道:“小子,有了这个简便方案,咱们返回生还的机会又增加了。”
在曹文直不停夸赞下,段长邢留柱迅速将手中的草案递给身边的同仁:“时间紧迫,立即找到检修车间的胡师傅,请他无论如何要在半小时内完成推土机式的除障装置,焊接到火车头前。如果未能完成,他就准备好收拾行囊走人。”
“明白!”
见到那同志转身离去,邢留柱又强调保密后才返回李爱国身旁。
“爱胄同志,有何补充建议?”
“首长,火车头前后和顶部装上两个高强度照明灯如何?这样在维修故障时不必顾虑照明问题。”
“好策略,我这就安排实施。”
“稍等,火车侧面可安装橡胶防护板,以免碎石溅起伤及车体。”
在短短四五分钟内,李爱国提出七八个改良方案,邢留柱不断赞同点头。
见此场景,救援队队长张工摸着他参差不齐的下巴,陷入了深思。在救援行动中,每个队员的决定需经他批准。
队员们并非随意选定,必须符合三大标准:政治可靠、品行端正,且驾驶技艺精湛,里程超过一百万公里。李爱国出身普通工人,父亲为铁道牺牲的资深司机,这点无疑合格,然而技术和经验稍有不足,原本张工对此表示质疑。但邢留柱坚持认为,李爱国的独特思维方式能带来非同寻常的解决方法。
虽然原本持怀疑态度,如今张工开始相信一点,因为连专业的工程人员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那样的设计——他们可能根本没想到过。
随着一声令下,检修车间的能工巧匠们从宿舍中被唤醒,面对一系列奇形怪状的设计图纸,他们的睡意还未完全褪去,但毫无迟疑地投入到工作。
半小时过后,负责前期准备的人回归会场。
“报告,援救列车已完成整备,随时待命。”
因时间紧迫,张工救援队队长没有拖延时间,大步一挥带领队伍向外出发。队伍中的李爱国像是想到了什么,停下脚步,转身对邢留柱段长说:“首长,出门之前,有一事想要拜托。”
他沉稳的态度让邢留柱顿时警觉起来。紧握住李爱国的手,他庄重表态:“爱胄同志,任何吩咐我都能接受。”
曹文直他们都一同转回头去。
"......"
在关切的眼神中,李爱国沉默片刻,慢慢开口说:“段长,我刚刚被带来这里的时候,走得有些仓促,半锅卤肉还在火炉上炖着。”
...
话说完,会场上鸦雀无声。
邢留柱段长:
曹文直:
周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