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卢子家的法门(二)(2 / 2)

加入书签

  这叹息并非源于自身侍女的缺乏——至少并非全部原因。

  而是他感慨万千,不知这些人在即将面对的命运转变面前,又将会呈现出何种姿态。

  一行人声势浩大,已无法重现刘禅归途时的那种急切速度。待他们抵达汉中时,夏日已经深浓,秋意渐近,七八月的烈日炙烤着众人,使一行人略显疲态。

  然而在汉中迎接刘禅的,并非费祎董允,亦非忙于屯田的诸葛乔与邓范,至于魏延,即便他前来,也非以迎接的姿态出现。

  刘禅所接收到的消息乃是:青徐之战终告落幕。

  六月间,青徐地域战火重燃,利城郡的蔡方挥刀拉开了反攻序幕。

  随后,青州刺史王凌率领源自同一家族的部将王基及青州大军,协同来自徐州的吕虔,带领中原世家翘楚之一的王祥,前后夹击利城郡。

  更有曹丕派遣屯骑校尉任福等人领军征讨,尽管刘禅并不知任福何许人也,但屯骑校尉一职绝非卑微小吏。

  这些人齐聚利城郡,将其围得密不透风,阵势惊人。

  然而结局更为惊人!

  身为战斗太守的蔡方,自然少不了奋力一搏,却终究未能抵挡住吕虔率兵的猛烈攻势,最终陨落沙场;然而这场动乱的关键人物,利城叛军的第二代首领唐咨,竟然逃之夭夭!

  王凌、吕虔,皆是战场上历经风雨的老将;王基、王祥,则是各家望族中的杰出代表。再加上洛阳屯骑校尉任福等将领,统帅着十倍甚至几十倍于利城郡兵力的大军,强攻一个孤立无援、内缺粮草的小小郡地,结果竟让叛军首领得以逃脱!

  这一战事之中,究竟唐咨是否为核心问题尚无人知晓,但人们清楚,要想探明此次事件背后真正的参与者名单,唐咨的存在至关重要。

  然后,这个关键人物,就这样逃走了!

  在浩渺的海域之中,唐咨施展水遁之术悄然逃离,途径江东地域,却未留下半点痕迹。江东方面坚称未曾接纳此位修士,然而对于唐咨选择海路逃亡的目的地,莫非竟会是遥远的东荒辽域?

  此时青徐地带看似风平浪静,但刘禅心中明白,曹丕已然败局已定。在这紧要关头,唐咨竟能安然携家眷从水域逃脱,究竟何方势力赠予其船只?面对如此重兵围困,他竟能在从利城郡至海岸线的漫长逃亡路上,避过重重追捕,此等情形绝非寻常凡夫俗子跳入碧波深处,偶遇仙缘白须老者所能比拟。

  唐咨离去,也一同带走了关于青徐之乱最后真相的秘密线索——究竟背后有何高人暗中相助,策划这一切?

  再者,唐咨取道海路,极有可能直指江东,这一点即便是深思熟虑的刘禅也能轻易看出。此刻这位神秘人物擅自潜入江东,并且果断离开了利城郡,若说是形势所迫之举,刘禅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

  更令人费解的是,江东为何接纳并庇护此人,即便不言保护,单凭接纳这一行为,也足以暗示诸多玄机。刘禅深知自己并未干预到核心大事,即曹氏家族权力更迭的问题,同时他也察觉到,唐咨与江东之间似乎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之所以如此笃定,皆因刘禅蓦然忆起唐咨的身份:此人曾在中期时期,成为唯一一位跨越曹魏边境,投身江东的大能修士。他在江东的地位举足轻重,曾被封为吴国左将军,受爵封侯,并握有持节大权。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唐咨竟然又重返曹魏,担任安远将军之职,这也恰恰证实了多年前那次事件及背后的那位司马氏高人,必然与此事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

  曹丕必将再度降临广陵,一如昔日,即便众人皆知他并无攻伐之意,但他必定会三度巡视广陵,只因他需要借此威慑江东与青徐之地。

  只是他尚未得知的是,当他离开洛阳之时,等待他归来的并非那位郭女王。这一年正是曹魏黄初六载,秋季的脚步渐行渐近,纵使曹丕行动迅疾无比,也无法改变即将到来的命运轨迹。

  正如历史所示,十月时分,曹丕巡幸广陵,长江冰封,阻碍了他的渡江之路,直至次年正月返回洛阳。四个月后,曹氏江山将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对于刘禅而言,所剩的时间已然不多,即便曹叡可能会宽限一些时日,但从常理来看,这短暂的时间对他来说远远不够。

  “卢先生,依您所言行事吧,我们已无太多光阴可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