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林平安解答长老们的疑惑(1 / 2)

加入书签

每当夜幕降临,幼儿园内便聚集了众多身影。除了孩子们,还有那些平日里威严的长老们,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赶来聆听林平安的讲述。这些修炼多年的老者们,此刻却像孩童一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

  林平安每讲一回,长老们都会为之动容。他们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吸引,时而惊叹,时而感慨。

  每当林平安结束一回的《西游记》讲述,现场总是沉浸在那份奇幻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带着满足的表情散去,而长老们则会留下来,围坐在林平安的周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林小友,这《西游记》中的长生不老,与我们修仙之道有何异曲同工之妙?”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老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充满了沧桑与智慧。

  林平安微微一笑,他明白这位长老所指的是故事中众多仙人和妖怪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长老,长生不老在《西游记》中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无尽的生命和对世界深层的探索。而在我们修仙的道路上,不也是如此吗?我们追求的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探索宇宙的奥秘和生命的真谛。”

  另一位长老点头赞同:“确实如此。这长生不老不仅是肉体的永恒,更是精神的升华。孙悟空在故事中寻找长生之道,不也正是我们每个修仙者的写照吗?”

  “仙界真的有天庭吗”又有一位长老提出了新的问题。

  林平安沉思片刻后回答:“仙界是否存在天庭,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涉及到修仙界的信仰和传说。在不同的修仙文化和传统中,对于天庭的描述和存在性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解释。

  从一方面来说,天庭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修仙者对于秩序、规则和正义的追求。在修仙的道路上,修仙者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修为和境界,以更好地适应和理解这个宇宙和世界的本质。而天庭则可以被视为一种理想化的存在,激励着修仙者不断向前,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修仙者认为天庭是真实存在的,是一个由众多修仙者和神明组成的神秘组织,掌管着修仙界的秩序和规则。然而,这种看法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或证明,因此仍然属于传说和信仰的范畴。”

  一位长老又发问:“林小友,你认为道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够得道?”

  林平安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问题,但他也深知《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为此提供解答。于是,他引用了《道德经》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他解释道:“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林平安继续阐述:“道是无形的,它超越了我们的言语和概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和宇宙的运行,来体悟大道的奥妙。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虚灵,不被欲望所扰,才能洞察世界的本质。”

  长老们听后纷纷点头,表示对林平安的解答深感满意。

  夜色渐深,但幼儿园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林平安索性将《道德经》默写完出来,将其递给了围坐一旁的长老们。长老们接过纸张,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前世他经常用《道德经》来练毛笔字,没想到把《道德经》都记下来了。

  随着他们的阅读,一股肃穆而庄重的气氛在幼儿园内弥漫开来。长老们的脸上露出了震撼、恍然、欣喜交织的复杂表情,仿佛他们正在探索一片前所未有的精神领域。

  “妙!妙极了!”一位长老忍不住赞叹道,“这《道德经》果然名不虚传,其中蕴含的哲理深邃无比,对我们修仙之道有着莫大的启示。”

  其他长老也纷纷点头附和,他们对这部经典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在他们看来,《道德经》不仅仅是一部文字作品,更是一部能够指引他们走向更高境界的修仙宝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