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头一回进城(2 / 2)

加入书签

“妈,您别夹着个包裹鬼鬼祟祟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抱着什么值钱的东西呢,回头再来抢。您就大模大样点,就当揣了几件旧衣服。”

杨玉乔一听,立马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胡娇娇哭笑不得。

这是76年,年底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东西是不能卖的,只能换,等再过两年就可以了。

杨玉乔指了指丁字路口的一家供销社,“我们要去这里吗?”

胡娇娇摇摇头,“进去得被人轰出来,那是只能凭票换的,谁会拿票换我们的这个?”她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去哪里。于是便拉了个路上看起来挺和善的人打听,“师傅,请

问县民俗文化馆怎么走?”

杨玉乔不明就里,“不是说问问谁能换下我这些东西么?去什么文化馆呀?”

“您就跟我走吧!”胡娇娇拉着母亲,一路往文化馆走去。

胡娇娇记得原书里提起过,铜钱乡的这帮知青因为将乡里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拿到民俗文化馆,又被报到了更上一层,当地独特的一种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得到了极大的赞赏,后来八十年代后,铜钱乡靠当地的民俗制品,不少人走出了山村,几个聪明大胆的青年人还借此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是什么东西,她忘了,但“民俗文化馆”这个地方她是记得的。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总算来到了目的地。彼时还是很简陋的一处两层小楼,大门口挂个牌子。

杨玉乔看到这样的单位,心里发虚腿也发虚,“娇娇,这不是我们该来的地儿,咱走吧!”

“妈,来都来了,怕什么?”说着便拉着杨玉乔往大门口走。

果然刚进大门,就被传达室看门人给叫住了,“哎哎,哪儿来的什么人啊?你找谁?”

“师傅,我找馆长。”

“你找馆长有事吗?”看门人打量着母女二人的打扮,眼神中流露出鄙夷,语气也不善。

“我是他乡下亲戚,来送东西给他。麻烦您带我们去一下。”

看门的将信将疑,这时候,胡娇娇摘下了草帽,露出了洁白无瑕的一张俏脸,看门人吃了一惊,刚刚还像个村姑,这会儿看倒像城里哪个干部家的孩子。现在知识分子都下乡,别真是哪儿插队的知青吧?

想到这里,看门人也吃不准了,语气不由好了很多,“跟我来吧。”

“谢谢您。”

在看门人的带领下,胡娇娇和杨玉乔进了小楼,到了一间办公室门口。

“杨馆长,有人找,说是您亲戚。”

屋里一个戴着很厚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在看一本厚厚的书,听到声音茫然地抬起头来,看着胡娇娇。“谁呀?”

“杨伯伯。”胡娇娇忙冲他鞠了一躬。

看门人听到胡娇娇喊得这么亲近,便也不多听了,以为真是亲戚,便自觉地离开了办公室。

杨馆长犀利的目光透过镜片,大概猜出了什么,“小姑娘,我并不认得

你,你为什么要说是我的亲戚?”

胡娇娇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从包袱里掏出了杨玉乔所做的一些东西,“您先看看我带来的东西可以吗?”

杨馆长警惕又琢磨地打量了一下两母女,“小姑娘,是谁告诉你让你到我这里来的?”

“是我自己要来的。我那天干活偷听我们村插队知青在聊天,她们夸一位大娘做的鞋子好,精致又好看,叫啥子……艺术品。说是放到她们省城文化馆、博物馆什么的,可以供人参观的。我就想着、就想着……”胡娇娇把心一横,诚恳地对杨馆长道:“我爹没了,这是我妈,她身体不好,每天熬夜做活儿养活我们娘儿俩,把眼睛也给熬坏了。我想带我妈来县城的公家医院看看病……”

尽管胡娇娇说的很委婉,但杨馆长已经大概听明白了。看着白净天真的小脸,也挺可怜的,毕竟也是一片孝心,于是便终于答应看看胡娇娇带来的东西。

胡娇娇忙从包袱里一样样拿出来,放到杨馆长的工作台上,当鞋垫、鞋面、小孩肚兜一样样摆上来时,杨馆长发出了惊叹声,“这……这都是你们做的?”

胡娇娇知道有希望了,忙不迭地点头,“我哪有那个巧手?都是我妈做的。妈,你过来!”胡娇娇招呼杨玉乔走近些,杨玉乔却始终有些羞怯,站在门口不肯走近。

姓杨的馆长仔细研究上了,“嗯,是好手艺,绣的也是当地有特色的的花纹。可……”他推了推眼镜是,说话顿了顿。

胡娇娇急了,“可是什么?”

杨馆长笑道:“小姑娘你别急啊,这手艺是没的说,做工不但精致,而且充满意趣。只不过我好奇,这绣法好像跟这边当地老人们绣东西的手法不大一样,有点苏绣的特点。”

杨玉乔不好意思地破天荒开了口,“我……我老家苏州的,从小做针线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您要是想看当地的,我可以学。”

“你是巧儿?”杨馆长惊讶地盯着摘下了草帽的杨玉乔。

听到这个名字,杨玉乔愣了愣,已经十几年没有人叫过她这个名字了。

“杨安叔家玉巧儿?”

杨玉乔怔怔地点了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