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以工代赈(1 / 1)

加入书签

赵伯圭自从那日湖心亭射壶之后,就时常黏着他弟弟,扭扭捏捏地总是缠着伯琮,这倒是叫伯琮想起他刚穿越过来那会儿,这个傻哥哥总是趁着他睡觉偷亲自己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两人就疏远了,好在眼下关系又破冰了。

赵伯圭拉着伯琮来到正厅,自家爹又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了,唉,这叫什么事啊,赵伯琮默默叹气。

结果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俩就被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抱了起来,赵伯琮皱了皱眉,这谁啊,这么唐突。“这就是伯圭和伯琮吧,一直都没见着面,我是你们的二叔啊……”

赵伯圭这些日子被赵伯琮潜移默化地影响,知道要向着爹,当下也就不作声了;伯琮看了他一眼,见他面无表情又觉得好笑,叫他向着爹又不是叫他一点礼数也不遵循,赵伯琮挣脱开赵子希的怀抱,规规矩矩行礼,“见过二叔。”拽拽赵伯圭的袖子,赵伯圭不甘不愿地也行了礼。

赵子希看出二人的刻意疏远,当下有些尴尬,打着哈哈:“哈哈二叔第一次见你们,情绪难免有些激动……”

庆国公站在一边看着这边的动静,想着还不肯原谅自己的长子,就觉得心里烦闷。罢,他摆摆手,“人来齐了就开动吧,传厨房上菜,挑些叫人送去给东院大少爷。”

菜式很丰富,摆了满满一个桌子,看着很是诱人,赵伯琮顺着赵伯圭端正地坐着。

赵伯琮每样都浅尝辄止,绝不在同一道菜上多夹几筷子,赵子希眼光闪了闪:“伯琮不喜欢吃肉吗,吃肉长身体。”说完给赵伯琮碗里夹了个鸡腿。

赵伯琮看了他一眼,笑着将鸡腿夹给一旁的庆国公:“伯琮人小吃不下,鸡腿留给祖父吃。”

便宜爹对这个二叔敌意非常明显,他清楚赵子偁不是小肚鸡肠的人,那么这里边要么有误会,要么,就是他这二叔有问题,是敌是友尚且不明,怎么能让敌人将自己的喜恶摸清楚呢。

虽说这二叔在庆国公府谋害他们兄弟二人概率不大,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知道回到秀州身边会不会被人安插眼线,到时候贪嘴多吃了些不

该吃的东西,一命呜呼就不好了。

赵伯琮放下筷子:“祖父,二叔,伯琮饱了。”悄悄在桌子下面拉拉赵伯圭的衣袖示意他别吃了。

庆国公望着二人告退的背影,将筷子重重放下,整个人苍老了很多,“小小年纪警惕心如此之高,咱们同是一家人,还能害他们不成!”赵子希沉默不语,深沉地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低下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赵伯琮教训着赵伯圭,叫他不要轻信他人,即使是很亲近的人也不行,赵伯圭郁闷了:“不要相信二叔我能理解,为什么亲近的人也不行,我连伯琮你也不能信吗?”

赵伯琮被噎住,停顿一下,瞪着他严肃着脸说道:“伯圭,咱们要是一直待在秀州城,我就是可以信任的,但我们在临安,那么我赵伯琮,对你来说,就是不可信任的……”赵伯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哈哈哈哈,你这小儿倒是有趣。”

一阵大笑声传来,赵伯琮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个腰间束着青色祥云宽边锦带,穿着上好丝绸的年轻男子向他们走来,身边还跟着一个看着是仆从身份的人,这仆从也束着嵌玉小银冠,二人来庆国公府也无人阻拦,一看就非富即贵。

赵伯琮歪着头:“你是谁?”

“你刚刚的言论着实独有一番见解,只不过,为何待在秀州城你就是可以信任的?这高门大院里,秀州城的你们,也是不可互相信任的哦。”

赵伯琮正望着眼前这个笑意盈盈的年轻公子,用眼睛悄悄打量他,暗自揣测他的身份,听他这么说,下意识地反驳:“不会,兄弟一心,其利断金,没有利益纠纷就会家族团结。”

想了想又冷笑道:“养济院里老疾贫乏、不能自存之人都会因为争抢那一点稀粥而丧失人性,殊不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过得更好。”

一句话将微服私访的皇上说得怔愣半晌,喃喃道,“你说的对,人性无涯,奢俭由势啊……”

皇上转了转大拇指的扳指,回过神来深深地看着赵伯琮:“不说这个了,你这儿郎唤作什么?人性尚且不提,你是不是对养济院有什么看法,语气倒是颇为看不起。”

赵伯圭茫然地看着他们,这是在说什么乱七

八糟的,他挠了挠脑袋。

“我叫赵伯琮,爹是秀州青衫闸赵县丞。至于养济院,我倒不是看不起,就是觉得远水救不了近火罢了。”

养济院是朝廷下诏令修建的,旨在安顿那些老疾贫乏、流年灾荒逃亡、在街上乞讨之人,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个善举,但是……

“哦?你有何见解,说来听听。”

赵伯琮见他衣着华贵,衣摆绣着祥云,出入庆国公府无人阻拦,身边那个小厮都气势非比常人,且长相秀气,心下已经猜了个七七八八,这位,怕就是宫里那位了。

不过他也不虚,正好可以借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赵伯琮思考一会,开口回复道:“这个养济院就是本末倒置罢了,朝廷历年来因金人开战,国库空虚,开设养济院此举着实不妥。”

“大胆!”赵伯圭被那个秀气的仆从吓了一跳,皇上淡淡扫了他一眼:“你逾越了,回去领罚。”康履低下头:“是,公子。”

赵伯琮没理会那个太监,继续说道:“一味投入钱财精力去救济灾民和贫民,救得了一时,又救得了一世吗,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认为,用人工,则贫民自食其力,朝廷发粮也是拨款,农田水利、修路开发也是拨款,不如以工代赈,既救济了百姓,也建设了四方,这才是上上之道。”

皇上顿住转动扳指的动作,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半晌才笑了一下,“那日万岁殿的斧声烛影,看来当真是托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