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032蔷薇...(2 / 2)
这段路不算很长,但是足够她整理一下故事的开头剧情了:
故事的开始远远不是现在,而是田穗已经无法参与的22年之前。
事情要从眼前的孙家说起。
孙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孙老爷子早年开创了孙氏的金融帝国,专门做跨国生意,家中的资产足足有二十个亿,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孙家院子里还停了一辆别克,车牌号是:88888,这是当地政府奖励其纳税政绩所赠。
孙老爷子六十大寿以后,就携着小儿子孙启农去了美国安享晚年,而国内的生意则丢给了大儿子孙启政照顾,也就是孙蔷的父亲。
本来孙家诸事顺利,但是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22年之前,1994年的一天,孙启政夫妇两个从美国坐飞机回国。飞机在降落的时候遭遇强烈风切,飞机冲出跑道,机毁人亡,孙启政夫妇也不幸罹难。
孙启政夫妇身后只留下了一个小女儿孙蔷,当时夫妻双双身亡,家里的别墅中只留了一个保姆照顾女儿,这个保姆就是田穗的母亲——李白英。
东家夫妻身亡,这本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是接下来李白英保姆的一系列操作让人大开眼界。
说起来,李白英也是个苦命人。
她的三女儿田穗和孙家的长孙女孙蔷同岁,两个孩子只相差了一个月出生。但是出生条件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李白英是个农村穷苦人家的媳妇,她的三女儿田穗是超生户口,因为田家没有儿子,李白英丈夫就逼着她一直生,直到生下了这第三个女儿。
这时候,家里养不活这么多女儿了,丈夫就逼着她把小女儿送出去。
文中有一段话写的很是深刻:
【……在这些偏远的地方,生儿子,是每个农村家庭的头等大事。没有儿子,你就会被周围的街坊邻居看不起,没有儿子,人家就会欺负你没有后。女儿可以养得不好,反正那也是祸害别家人,儿子不能不养好,因为儿子是自家人。】
就在这种封建又可笑的观念之下,生儿子几乎成了一种军备竞赛。
谁家生的儿子多,谁家老子就能抬着头走路。
谁家生不出儿子,媳妇就是丢人。
可笑的是,实际上大部分家庭都是儿子生的越多家里越穷,穷的败光了家底。老太老头都活不下去,被“儿子们”丢进山里自生自灭去了。
他们生的是儿子吗?
不,他们只是想家里多一个靠谱的劳动力,因为女人干的活没有男人多,所以生女儿也就意味着没有劳动力,这才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本——
贫困,就用廉价劳动力去脱贫。
……好了,歪题了,抨击那些糟粕的事儿留给专业的作者去干,她要做的是弄清楚这掉包女儿的事情怎么发生的:
话说,李白英的丈夫让她送走小女儿,李白英不敢不送,可是山沟沟里的,除了买不起老婆的光棍,谁愿意要一个别人家的小孩呢?就是送给老光棍,指不定十几年后闺女就被人家糟.蹋了。
李白英实不忍心送出小孩,就干脆把女儿带到了城市来,一边哺育孙家的孩子,一边干保姆的工作。
孙家的主母是个厚道的女人,她知道李白英这次带着女儿一起来城里工作的,就说不如把她的孩子也接到家里来住,两个小姑娘也能做个伴。
哪知道,主母的一番好心思后来就成为了事情的□□。
事情发生在孙启政夫妇出事之后。
忽听闻噩耗,孙老爷子和老太太在美国哭晕了过去,孙家的二儿子孙启农立即赶了过来收拾哥哥的后事。
到了哥哥的家里,孙启农就听到了孩子的哭声。
当时沙发上,李白英正在哺乳自己的小女儿田穗,但是孙启农以为这个保姆在给哥哥的女儿孙蔷喂奶。
孙启农认错了孩子,就一把抱过了田穗哭了起来,说二叔来迟了,让大侄女受苦了。
——孙启农上次见到侄女还是她半个月大时候,如今孩子都快半岁大了,他根本没认出来这到底是哪家的娃娃。
但是看到孙启农痛哭流涕的这一幕,李白英就此生出了别的心思:反正她的小女儿是要送出去的,那么送哪家不是送呢?干脆就将错就错,把自己的女儿伪装成了孙家的孙女儿,任由孙启农抱走了。
回头,田保姆又把孙家的正牌孙女孙蔷偷偷送了出去,就此完成了“换女成凤”的计划。
于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孙蔷变成了普通的乡下女孩田穗。
而田保姆的亲生女儿田穗,则成为了高门孙家的掌上明珠——孙蔷。
这就是故事的开端。一个搭错车的故事,也是田穗的前半生悲剧来源。
她来到这里的任务,就是要把两个姑娘的身份换回来。
当然,除了调换身份,这本小说里面还有其他的事情可做的,这个以后再说。
这么一路思考着,她已经走到了绿化带的尽头。
路边上停了一辆车,她不自觉多看了一眼,世爵c12嘛,还真够罕见的。
这时候,车门打了开来,走下来一个男子。一米八五的个头,俊朗过人的颜值,就连她这种看惯了小说中各种逆天俊男美女的人,都情不自禁多看了几眼。
按照她的工作经验来看,这帅哥应该是小说中某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要不然,作者也没必要设置一个开着世爵轿车的男人出现在孙家附近。
正想着他是男一,男二,还是男三,对方却开了口:“小姑娘,你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一户姓孙的?”
声音郎朗,斯人清俊优雅。
林玲情不自禁带了几分好感:“知道啊,我工作的那户人家就姓孙。”
但是对方的目光登时变了,不再是硬邦邦的问路语气:
“那你叫什么名字?”
林玲忽然察觉到了什么,再看了看他的目光,分明面孔是陌生的,但是这种眼神实在是格外的熟悉。
来,对个暗号:“拍照怎么拍?”
男子款款道:“面部,背部,左侧,右侧,正面,反面。”
很好。
咱法医的拍照方式就是如此与众不同!(专指……台上。)
林玲确定了:“师兄?”
“师妹。”
他乡遇故知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