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晋江独家(1 / 2)
沈家村的村长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外表看着很是精明强干。
先前在县城的时候,沈岳和他见过。这老头子是个活络人,对着沈岳也有亲近之意。
现在一听他的话,沈岳就知道是为啥了。
他笑了一下,“当然收。”
一句话把人的情绪稳了下来。
两个人笑着寒暄了几句,等人在堂屋里坐定,张氏上了茶水之后,沈岳便一脸好奇地询问道“不知大叔怎么会想到林家村的学堂”
他解释道“说句实在话,林家村的学堂就三哥一个人在教书,本意是为了给林家村人行个方便,师资上肯定不如镇上的学堂,若是村里有人想走科举之路,送到镇上学堂读书应该是更牢靠的。”
沈村长似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道“实不相瞒,镇上学堂的束脩要的贵,而且距离沈家村较远,若是想供一个孩子读书,不仅要束脩,还要为孩子在镇上租房子,再加上吃饭,普通家庭是承担不起的。”
沈岳点了点头,“确实如此,除却笔墨纸砚书本花费,就这些,一年下来至少得五六两银子吧”
“五六两银子也打不住呢。”沈村长倒也实在。
沈岳感慨“那供养一个孩子读书确实不容易。”
“可不是。”沈村长苦笑,“所以就厚着脸皮过来问问,想着若是林家村的学堂收人,我们村里就把孩子送过来,麻烦一下你和林秀才了。”
沈岳支持开学堂的时候,就是抱着把附近村子的学生都纳进来的打算。
闻言自然道“不麻烦,能为乡里乡亲以及十里八乡做些事情,也是我们的荣幸。”
“不过”他顿了一下,接着道“我也不瞒大叔,林家村的孩子束脩是五百文一年,但若是其他村子的孩子来,怕是要多交些束脩的。”
沈村长一愣。
沈岳把事情掰开了说“村子里现在有二十个孩子跟着三哥学习,其实外边都不知道,维持这个学堂正常运转,我们一家是倒贴钱进去的。”
“三哥若是不教书,仅日常抄书,他一年的收入都够支撑自己读书花费以及其他人情往来了,但是开这个学堂教书,一年十两银
子的束脩,根本不够他自己读书的花费。”
沈村长顿时明了,感叹“你林家真是高义”
沈岳笑了笑,“读书是大事,若是有孩子想到这里读书,我们是不会拒绝的。但是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若是有其他村的孩子来读书,学堂以及先生的数量都是不够的,三哥一个人带那么多孩子也带不过来,所以必须要重新扩大或者建设学堂,还要外聘先生。”
“我们土生土长在这里,对乡里乡亲的都有感情,所以想力所能及的照顾乡邻,但外聘的先生却没有义务为我们白白做工,所以”
沈村长懂他的意思,“那束脩要定为多少”
“普通孩子只要一两银子。”沈岳道,“人多的话,到时候在学堂边上建个食堂,学生们可以自带干粮过来,交由食堂加工。”
沈村长一合计,有些疑惑,“这岂不是还赚不了多少银子”
“所以到时候可能会制定一些政策。”沈岳一点儿都不隐瞒,“优胜劣汰。”
沈村长惊讶,“这是什么意思”
沈岳道“若是想来学堂读书,我们都给这个机会,但也不能凭借着村里的好的学习条件来混日子。”
他道“到时候按阶段考试名次来给学生分类,努力读书,名次靠前,品行好的,可以免除束脩;名次一般,品行好的,交一两银子的束脩;名次差的,品行不错的,则一人要交二两束脩;至于不愿意好好读书且品行尚可的,则一人三两银子束脩;人品差的,则不允许进入学堂。”
“当然有些人无意科考,只是来识字的,那也可以另开一班,束脩一年一两银子。”
“这只是我的大致思路,具体的可能要等明年春上定下来,沈村长可以先回去考虑考虑。”沈岳这么说。
沈村长一时间觉得脑子里有点儿乱,这花样也太多了吧
不过思来想去,都觉得在林家村学堂里读书比镇上合适,就算只读个两三年识识字,后续再去镇上深造,也比直接把孩子送到镇上强多了啊。
他是想立马定下来,不过村里人是个什么想法还是要考虑的,于是道“既然如此,那我明天给你答复。”
他也不在林家多留,聊了几
句后,就起身告辞,急匆匆地回沈家村了。两人谈话的时候就在堂屋里,也没避着人,因此一家子都听到了。
林元道“相公想扩大学堂规模,聘用其他先生”
沈岳点了点头,“其实最主要的是想让三哥有些空闲时间,多和其他读书人交往交往。”
家里要说忙,其实最忙的人是林征。
教书、绘油纸伞、下地干活儿、还要自己读书,日子过得就没个清闲时间。
守孝期间不能科考,但不代表就要把时间大部分放到杂事上。
读书人还是要以读书为主业的,日常和同类人的学识交流也很重要,若是真让林征独自待在小乡村,埋头杂事两三年,不说其他,就是眼界上就要差镇上、县里其他读书人好多。
所以他就捉摸着,把林征给解放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