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我也不知(2 / 2)

加入书签

见顾铮微微摇头,原本就聚集在附近想要打探但又不敢打扰他的众人连忙围上去,低声询问。顾铮简单解释了几句,微微摇头,众人不由露出失望之色。

姚敏抬起头,见贺卿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众人,忍不住问,“殿下,却不知此题该如何解?”

之前贺卿说要亲自出题考试时,不少人嘴上不说,心里却不免觉得她一个女子,想来出不了太深奥的题目。然而等三个题相继揭晓,却让他们不得不对贺卿说一个服字。

第一题也就罢了,锦绣文章,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写出来,而且必然有理有据,内容详尽。但后面两题,却着实叫人为难。

贺卿闻言回过神,抬起头来,十分坦然地微笑道,“我也不知。”

她没有说谎,这道题贺卿自己也没有解。她能从记忆的角落里扒拉出这个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到底该如何解答,则完全没有头绪。不过她不知道答案不要紧,反正考的又不是她。这个题目,正好可以看看考生们在力学上的进度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甚至是假想能力。

——很多科学道理,都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殿内顿时陷入可疑的沉默之中。好在很快就有人送上来了第一场的优秀答卷,打破了这种气氛。

唐春生以为考完试之后还需要很长时间批阅,过几日才会张榜公布,但贺卿习惯了现代的高效率,决定当天就出成绩。

所以第一场的试卷收上来,礼部就先组织了一场评阅。好在人数不多,十几个同考官员,一人也不过分几十份,很快就看完了。就算交叉筛选也费不了太多功夫,很快就将优秀的试卷送了过来。

不过这也是因为进士科的考试为了避免作弊,需要糊名誊写之后才能送到同考官那里批阅,自然要耗费许多功夫。

这个时候的文章通常都不会太长,铅笔写的字又小,所以每一份答卷都只有一两张。贺卿一目十行,很快就翻看过了,用朱笔在自己看中的几份上画了圈,然后才道,“诸位卿家都看看吧。”

虽然只从举人之中遴选,但同样也是人才济济,有好几篇文章所写的海贸策略,倒是正好合了朝廷的海上计划,而且颇有亮眼之处。

最后,五份试卷被单独挑了出来,放在最前面。

接着是第二场。第二场送过来的优秀答卷就少了很多,只得寥寥几份。事实上,按照考官的说法,有不少人交了白卷,还有些虽然写了,但胡言乱语,文不对题。最后勉强选出了几份有理有据,言之有物的,就都在这里了。

可见一旦涉及到实务,大楚的文人们,大部分根本无法解决切实的问题。

贺卿面无表情地看完,照旧让众人传阅。但众人注意到,她没有圈出任何一份试卷,显然都不满意。实话说,以他们的眼光来看,这些答卷也实在太过普通,不说能否实现,就是真的照做了,效果也十分有限。

粮食增产的问题已经可以看见曙光,只等实践罢了。可如果增产的粮食不能收回来,都烂在了地里,那就毫无意义了。所以这个问题,必然是接下来的重中之重。贺卿用它来作为考题,虽不至于寄予厚望,但眼下这个结果显然并没有达到她的期望。

等众人看完,贺卿便沉声道,“很难想象,这些人考中进士之后,就会被外派到一地为官。进士出身的官员,不是外放知县,也必然是知县的副手。如果大楚所有地方官员都只有这点能力,那么百姓的日子总是过不好,也就不奇怪了。”

这话说得不可谓不重,众人都不由低下头去。

顾铮想了想,上前一步道,“殿下,既然眼下还有空,不如将其他被刷下去的试卷取来一观。虽然考官说是胡言乱语,但或许也有可取之处。”策论也就罢了,民生之事,许多考官自己也不懂,他们的评判并不绝对。

结果还真的从这些试卷里挑出了两份比较出色的。一份认为,可以利用科学知识发明一种机器,代替人力来收割作物,乃至脱粒、脱壳等。这份答卷是贺卿亲自挑出来的,因为这个设想,在其他所有人看来,都过于天马行空,实属妄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另一份更有意思,认为官府可以将所有的土地集合起来,不分配给百姓。平时由官府组织耕作或者收成,分成若干个队伍,一块地一块地的收过去,按照出力多少计算贡献。等粮食收上来之后,扣除税收所需,再按照贡献下发至个人。

竟然跟贺卿记忆中的人民公社不谋而合。

在物资贫乏的年代,这种集体化甚至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也有它的好处,只是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这是一条完全错误的道路,极大的阻碍了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积极性,所以二十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次取代人民公社。

虽然道路无疑是错误的,但却也说明了此人脑子灵活,敢想敢干。所以同样被挑了出来。

酉时一过,第三题的答卷也被收了上来。因为这个题目考官们甚至看不懂,所以试卷直接被送到了咨平殿。

第二题答成这样,朝臣们对第三题根本没有报任何期望。结果把交白卷的和胡言乱语的淘汰掉,竟然还剩了十几份。而且竟然真的有人答了个差不离!

【人在静止的小船上行走时,小船会朝反方向倒退。

因为整个过程中并无外力推动,因此船会行走,乃是因为人之行走,则二者行走速度必有联系,其运动总量守恒。

船重人轻,速度不同,则二者的运动量与重量相关。

而速度为距离除以时间,二者时间运动时间相同,仅与距离有关。

以学生私下实验的结果,人前进的距离与小船倒退的距离加起来不超过船的长度,其误差由水的阻力造成,可忽略不计。

则二者移动的距离,与重量、距离相关,相加则为船只长度。】

解说的过程颇有含糊指出,也并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但却已经将解题思路表现了出来。顾铮看到这份答卷,立刻眼睛一亮,因为这个考生给出了两个他不知道的条件:一,动量守恒,二,人与船只移动的距离相加为船只长度。

所以他迅速心算得出结果,人移动二十二又五尺,船只移动七又五尺。

以这一份试卷作为参考标准,他很快又从试卷中挑出了两份。虽然都没有给出最终答案,但都指出最终答案与船和人的重量相关。

贺卿将这三份试卷同样往桌案上一摆,对众人道,“就是这十个人了。”

众人不由惊异。历来考试都是三场连考,取各科平均者为上。但贺卿现在显然是分取各场前几名了。不过跟着阅了一回卷,他们也发现了,想要找出三分卷子都答得好的考生,根本不可能。如此,贺卿这种选取方式倒是正好。

考试结束之后,考生们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被安排在考场内等候。不过倒是不禁他们说话,所以陈斌很快就跟唐春生凑在了一起,小声议论这究竟怎么回事。

唐春生随口猜测道,“莫非今日就能张榜?”

“这怎么可能?”旁边有人反驳。

唐春生尚未开口,陈斌已经道,“怎么不可能?唐时刚刚建立科举制度,也是今日考试明日一早就出成绩,取中的才有资格考下一场。我听闻这一次参加考试的不足千人,朝中这么多官员,批阅一千份答卷,想来十分迅速。今日就出皇榜,未必不能!”

原本只是猜测,但是他说完了这一串猜测之后,倒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高,连语气都坚定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写了一些考试内容,所以这一章是二合一,么么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