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编制、新战法(2 / 2)

加入书签

  王苏墨想了想,瞬间就感觉出了问题。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总结成熟于解放战争,大量实战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

  所以这个时期还没有这个说法,但是已经有了这种战术了。这也是为什么王苏墨说出三三制,没有被系统屏蔽的原因。

  王苏墨只能给他读一下百科的内容:

  “以班为单位分成三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三人,为便于相互接应,一般排成三个梯队。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战斗班展开时士兵根据组长或班长指令随时变换战斗队形,战斗群展开后用‘口语’、‘手语’、‘口哨’、‘军号’或‘无线电’来传达战术指令,一个总数27人的战斗群完全展开可以覆盖800米宽的战线。”

  李云龙听后开始思考,在地上拿着树枝比划了半天才说:

  “这样一个班组压缩到了9人,没有机枪掩护,火力是不是弱了一点?”

  王苏墨想了想才回答:

  “时代不一样,应该是老李你的想法比较正确。

  因为你可能想不到,一支和捷克造性能相似的枪会出现。30发弹匣,可点射,可连发。重量只有不到5公斤,有效射程400米。

  这支武器出现后,直接取代了冲锋枪和步枪,成为步兵的主力武器。这样的9人班组,要比你这个12人班组火力还要强。”

  李云龙听的热血沸腾:

  “这样的部队确实厉害,但是这支枪为什么没有取代轻机枪?”

  “你可以想象一下,捷克造轻机枪的重量,马克沁的火力。这样的轻机枪战场上是否有用处?”

  李云龙想象着王苏墨描绘的场景,立刻回答道:

  “这样的轻机枪当然有用,所以重机枪是被替代了吗?”

  “重机枪的发展也出现了变化,现在美国有一款M2勃朗宁重机枪,发射  12.7  ×  99  毫米弹药。由于其优秀的性能,所以以后的重机枪,都会和它对标。”

  李云龙呲着牙:

  “我说王苏墨,你小子就是藏私了。这么多的好枪,你怎么不早拿出来?”

  王苏墨立刻开始叫屈:

  “不是兄弟不努力,而是八路军的条件真不行。别的不说,老李你这个营,就维持不下去。这种编制虽然厉害,但是这可是消耗子弹的大户。

  你就等着找你的大别山老乡要子弹吧!你以为就你懂?领导要是什么都不懂,组织还不让他们给你老李腾地方?”

  李云龙这时也十分疑惑:

  “你说的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师长和旅长为什么给我提供这么多武器?”

  王苏墨想都没想:

  “这还不简单,旅部和八路军总部就在附近,你给领导打一个电话问问不就得了?”

  李云龙灵光一闪:

  “不用问,我现在也能猜出一个大概。赵家峪身后就是八路军总部,咱老李一定是占这个便宜了。”

  看着眼前一营的训练,一个想法在李云龙的内心滋生:

  “通讯兵,通知政委和参谋长到团部开会。”

  李云龙笑着对王苏墨说:

  “咱还要谢谢领导,给咱老李这个机会。今天就找一个目标,试试新编制配合新战术的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