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否?(上)(2 / 2)
族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分解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圈子之间谁也不受谁的领导。
但互相之间却保持着非常紧密且经常的联系。
这从蜀族富足以后,仍旧不辞万里的保持着与风族的联络中,便可见端倪。
这个部族,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深,很念旧的族群。
尤其是这个后来成为古蜀王的蚕丛,因为怀念故地的石头,甚至一直睡在了由石头挖成的“睡袋”中。
这睡袋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完全就是一个石制棺椁。
不知道其养生之法,与他经常在这种棺椁中休息是否有关。
只说这个非常重视家庭关系的族群,就算是在那已经细分为数千个小规模的圈子之中的成员之间,住的却仍然是分散的。
有人住在河边,有人住在山林。有人席地而眠,有人在树上筑巢。
追求自由,却又害怕孤独。是这个族群最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
这种生活很美好,可惜这个世界不允许有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只是蜀族的一厢情愿,何况他们的骨子里还住着一个不想被隔绝的灵魂。
他们拼了命的要与风族保持联系,其实是怕丢了自己的根。
他们有了安稳的生活后,却又迫不及待的将同属于一个强大的集体一分再分,其实是怕那“根”会绊住了自己的身。
若不是巴族的突然发难,估计蜀族最后分下去的结果,就是一个圈子只有一个人,百万人口就是百万个独立的圈子。
强大的敌人就在那里,再怎么不愿意,蜀族人终于还是选择再次站到了一起。
当资源稀少时,人群会分开,比如曾经的华族流浪者们。
当资源丰富时,人群还是会分开,正如与巴族全面开战之前的蜀族。
如果天道是统一,那为何天设地造之人类,却总是会选择逆天而行呢?还是说,是人类对统一的形式理解的不对?分开也是一种统一?
这些问题,在迹天涯深入了解到了蜀族的具体信息后,使他陷入了长久的困扰。
华历三年六月,小满时节。
现在迹天涯还没有机会接触到的蜀族,正在蚕丛的组织下,筹备着一场最后决定了整场战争走势的战役。
嘉陵江支流与大巴山脉交汇处南端的山谷中,今天的四川省广元市境内。
这里作为巴族的主要进攻方向,自然也是蜀族最重要的防御工事所在地。
在蜀族的中军大帐内,蜀军的一众主要头目,正聚拢在蚕丛的周围,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在外方与卧牛山一带开辟与风族联络新路线的我族勇士们,正在赶往这里。”蚕丛的弟弟蚕食首先汇报道。“离这里还有大概十天的距离。”
(注:“外方”是蜀族对嵩山的称呼,而“卧牛山”就是伏牛山,因其外形似一只卧牛得名。)
听到这批生力军的到达时间,蚕丛面露喜色。
毕竟返回路线是按照他的要求,特意绕开了巴族的活动范围。这就需要多兜出相当远的路程。
而途中又是跋山涉水的,能在四个月内赶到这里,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传递这个消息的,是这群勇士中,脚力比较强的一些先锋军。也就是蜀族的“高飞”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