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丰收(2 / 2)
正如王淑芬所说,村里不只是她,其实也还有能继续读书,但家里没钱读不下的人。
她能继续读下去,反而是因为孤儿的身份,原主父母早亡,没有成年的她其实是能到孤儿院的,但那时原主已经十四五岁了,不愿意去,所以当地基层的领导才退而求其次地帮她申请补助。
“不过老严家那死老头,是真死了。”王淑芬说着说着叹了口气。
严家老头妻子前些年去世,他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性格有些孤僻乖张,嘴上不饶人,最是重男轻女。
原本他家小女儿成绩很好,比起原主都好,可无论她怎么求情,严老头就是不准她继续读书。
“到了十六岁就去外面打工,年龄到了就嫁人。”
这是严老头的原话。
他年轻时候是个木匠,手上有两分手艺,在青山村中,算是小有存款的人,至少供两个孩子读书,缴个学杂费是够的。
他的小女儿到了十六岁之后便去外地打工,再也没有回来,他给予厚望的儿子呢,则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混混。
严老头晚景凄凉,大多是亲戚邻居帮忙照看几下。
去年他因为腿脚不便,摔在沟里,等人发现的时候,人已经没气了。
儿子女儿,在奔丧的时候回来了一趟,又急匆匆地离开了。
王淑芬提了这么一嘴,江姜倒是想了起来。
这场葬礼,原主也参加了。
她还记得,丧礼的的钱,全是严老头的小女儿给的,他儿子是一分没出,还吃了两大碗肉。
从此以后,村里养女儿的人家都对女儿更好了,养儿子养到个叉烧不顶用啊,有出息的女儿比不成器的儿子强。
直到现在,严老头家的老房子一直没人住,杂草丛生,蛛网密布的。
“怎么说着说着就偏了呢,刚才说到哪儿了,好心人,这世界上还是好心人多啊,这次我们真是得了大好处。”王淑芬感叹道。
这么多粮食,每家每户分的,都能吃上一两年了。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适用于每一个人。
“王婶,我明天一早要去县里一趟,之前公司那边联系我说,施工队找好了,我明天把人给带回来。”
“这么快?!你去你去,我跟你强子叔商量下,好收拾几间屋子出来给人住。”
王淑芬一听有正事要办,立马就不“想当年”了。
她风风火火的,将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不一会,她和张强就商量好了,一家匀两个房间出来,能住七八个人,要是还不够,张扬几个舅舅家也能住人。
“明天分粮食你不在,我就让张扬给你搁院子里,到时候有空你再搬到地窖去。”
青山村地处聊城,属于亚热带气候,丘陵地带,盛产柑橘作物。
他们村里不少人家,都有地窖,用来存放各种柑橘。
这种橘子用透明的口袋包着,放在地窖里能储存能放很久。
由于山路太难走,收橘子的人也不愿意来,所以村民们只能背着几背篓的橘子到镇子上去卖。
好的时候,能卖上一元一斤,不好的时候,八毛,七毛也是常事。
特别是近两年,各种柑橘的种类越发多样,什么砂糖橘,耙耙柑,丑橘占领市场,最原始的小橘子越发难卖,每年都要烂掉好多。
江姜记得,这段时间,正正好是橘子丰收的时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