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长(1 / 2)
回到寺中,天虚大师告知众弟子天照大师已在蜀山圆寂,将日照寺一派的掌门之位交给了天照大师的大弟子执掌,自己带着婴儿在日照山后山搭起一间草屋,专心抚育这个继承了师兄天照大师元神本质的婴儿。
由于早产的缘故,婴儿先天不足,全身经脉竟然多半扭曲、断裂,体质极其孱弱。这样的婴儿本来极难养大,幸而天虚大师修为精深,又深通固本培元之道。先用一些仙药灵草吊住了婴儿的呼吸,又引一些柔和的能量进入婴儿体内帮助他接续、理顺发育未全的经脉,这才让婴儿勉强活了下来。
经脉发育不良倒不是大问题,天虚大师最担心的是婴儿的灵台,如果灵台发育不全,便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元神,那样便万事皆休,不但这婴儿会成为先天痴呆或者智障,更浪费了天照大师与“青木佛珠”相通的元神本质。
天虚大师以能量对婴儿的脑部灵台进行探测,婴儿的灵台倒还发育完好,甚至还比普通婴儿的灵台更强大、宽广一些。这应该是得益于他父母的血脉遗传,想必他的父母也是灵台强大之人。
天虚大师也能感应到灵台中正有元神在发育、形成,但这婴儿的元神本质却颇为怪异,根本不似天照大师的元神本质那般中正平和。他不知道这婴儿的灵台之中却有两道元神本质,而且还是两道完全对立的元神本质,。
日照寺中本有一些历代高僧秘制的灵丹妙药,天虚大师都拿来给婴儿服下,又命门下弟子与其他修真门派交换而来一些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经脉接续极为有利的天材地宝,喂婴儿吃了下去,连平日里给婴儿喂食的也都是具有了天地灵气的兽类乳汁。这婴儿在这位高僧的精心哺育之下,在一周岁之时,便已看不到先天不足的影子了,长得比普通孩子还要健壮。
天虚大师更加重视这孩子的元神发育、形成,每每感悟到中正平和的能量,便吸引过来使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岂知这孩子并不领情,虽然有些这样的能量被孩子吸进了灵台之中,成为了他元神的一部分,但更多这样的能量直到流散也没有被孩子的灵台吸收。天虚大师甚至感觉到有更多凶狠、暴戾的能量进入了孩子的灵台之中。
一周岁,普通人应该是元神已经形成,囱门逐渐闭合之时,但这孩子头顶的囱门却全无闭合的迹象。普通孩子在一周岁时已经可以蹒跚学步了,但这孩子却连翻个身也不会。这孩子还有一点怪异之处,就是从不哭闹,每日里只知道小手小脚乱蹬,望着天虚大师傻笑。
天虚大师从无育儿经验,也不觉得如何怪异,只是有些着急这孩子的囱门为何还不闭合。又试着以能量探测婴儿的灵台,却发现婴儿的元神才刚刚初见雏形,普通婴儿在六七个月的时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了。天虚大师也不以为异,想必是这孩子先天不足,所以元神才会比普通孩子发育得慢一点。
直到两周岁,孩子总算学会了走路,虽然跌跌撞撞的脚下无根,却让天虚大师满是欣慰,却不知别的孩子两岁时早就满地乱跑了。两岁了,这孩子还不会说话,甚至口中连一个单音也不曾发过,头顶的囱门还是那样“呼达、呼达”的随着呼吸率动。
三周岁,孩子才会咿呀学语,发育早的孩子此时已经可以把唐诗宋词倒背如流了。囱门还是不肯闭合,天虚大师依然可以感觉到有不同类型的能量进入孩子的灵台之中,似乎这孩子的元神经过了三年时间,也尚未发育完全。
天虚大师忍不住又以能量去探测孩子的灵台,发现孩子的元神已基本成型了,而且极为强大。三岁的孩子,元神的强大已经超过了许多普通成年人。
孩子学说话和走路都不是很快,天虚大师知道这是元神尚未发育完全的缘故,人的元神只有在发育完全之后,才会更容易接受后天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后天学习到的这些知识和技能,还可以继续强大和改变已经基本成型的元神。
天虚大师把孩子取名叫“佛生”,当然是为了纪念天照大师。佛生吐出的第一个单音也是“妈、妈”,学会的第一个词却是“师叔”,当天虚大师听到佛生叫出这两个字时,纵身出屋,仰天大笑:“师兄,师兄,你后继有人了,我日照寺后继有人了。”双眸中却流下两行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