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南京茶事(1 / 2)

加入书签

“哈哈,你想为难我呀。”林若曦笑着说:“传说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个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都亲自在渡口迎送,并为之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这里叫桃叶渡,我说的没错吧。”

  我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也是暗暗叹服她的学识。

  临河有一石牌坊,横书“古桃叶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面两侧楹联为:“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背面为:“楫摇秦代水,枝带晋时风。”

  林若曦轻声的念着对联,一片心向往之的神情。

  半弦月升起,宛若月牙。

  “题诗朝忆复暮忆,见月上弦还下弦。”林若曦喃喃自语。

  月光洒在她俏丽清秀的脸上,是如此的清新脱俗。

  “夜色深了,我们回去吧。”林若曦脸色有些落寞。

  晚上,我有些失眠了。

  第二天,来到茶博会,来学习品鉴一下各个厂家的茶叶。

  那些着名的品牌我一概跳过了,茶叶都是着老面孔,没什么新意。

  我感兴趣的是一些小众的品牌,绿茶就不多看了。主要以红茶和乌龙茶为主。

  慢慢的逛着,不时的到各个摊位品尝着各种茶叶,倒也很自在。

  一个转角的摊位吸引了我的目光,是一家做岩茶的厂家,和其他的店家不同的是,守在摊位上的是一对老夫妻,大概七十岁了,头发都白了大半,皮肤都是黝黑的,但也很是精神。

  这个年纪还在坚守茶山做茶,我不禁有些敬佩他们,想和他们交流一下。

  “帅哥,请坐,喝杯茶。”大叔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热情的和我打招呼。

  阿姨也招呼我坐下,笑着说:“喜欢喝点肉桂、还是大红袍?还有水仙?”她的普通话略微比大叔的好一点。

  “都可以,谢谢叔叔阿姨。”我笑着说。

  “那就先喝一泡老枞水仙吧。”阿姨笑着给我烫洗着杯子。

  “这是六十年的老枞水仙,木质味十足,兰香味很柔和,喉韵明显,请尝一下。”大叔的话我勉强能够听的懂。

  杯子里的汤色橙黄清澈,闻了一下,独特的兰花香辛锐清长,我不禁说道:“好香的茶。”

  阿姨和大叔的脸上露出笑容,阿姨说:“你喝一口,看滋味怎样。”

  一口下去,汤水柔和,自然就下咽了,满嘴香甜,齿颊留香。

  “醇厚回甘,生津迅速,我喜欢这款茶。”我笑着说。

  能得到茶客的认可,是做茶人最大的幸福。

  叔叔姓杜,阿姨姓李,都是福建武夷山人,做茶已经五十多年了。

  “我们从小就跟着父辈做茶,一辈子没做过其他的事情,就只会做茶…”杜叔叔笑的很憨厚。

  “一杯茶,一辈子,你们真不容易,坚守这么多年…”我感慨道。

  “如今茶厂和茶山是我们儿子在管,我们老两口就到处参加一下茶展会,到处走走玩玩,顺便推广一下我们自家的茶。”李阿姨笑着给我又斟了一杯茶。

  “那挺好的呀,你们到处走走,多认识一些喜欢茶的新朋友,多好。”我笑着说。

  “是呀,如今很多老茶客都不在了,好多小品种的茶都没人喝了。”阿姨的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我很惊讶。

  “是的,我们茶山有很多树种,如今都只有肉桂和水仙,还有些白鸡冠、水金龟,其他的像黄金桂、黄玫瑰都很少人喝了,佛手和梅占也产量很低,全靠一些老客户撑着。有的品种的茶树已经砍了,估计以后再也看不到了。”杜叔叔一脸的遗憾和心痛。

  “有时间我一定去你们那里去,好好的喝一下那些稀少的品种,看能不能把它们抢救一下。”我真诚的说。

  “那好呀,我们年纪大了,也没有精力去折腾了,要是你们年轻人都能喜欢岩茶,那太好了,我儿子也喜欢研究各种小品性的茶,你们应该有共同语言。”李阿姨笑着说。

  我们互相都加了微信,又喝了一泡肉桂和大红袍,也是香气特别,滋味醇厚。

  我告诉他们,回去后我要订购一批茶叶,到时候先去他们那里走走,好好的学习一下。

  告别了杜叔叔和李阿姨,我又继续逛着,寻找各种中意的茶。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摊位,上面写着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我还没有仔细品尝过,我很感兴趣。

  英德红茶以其外形匀称优美、色泽乌黑红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纯正等特点,与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并称中国三大红茶。

  特别是英德红茶中的英德九号,是红茶里的极品,深受英国人的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